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罗免中心小学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营造团结友爱氛围,发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作用,探索出“1314滴灌式教育模式”,常态化开展“五旗五徽五认同”教育实践,凝练出一批物化成果。教育引导全校师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促进师生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一条主线作引领
多年来,罗免中心小学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学校使用人民出版社《写给小学生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民族大团结》系列教材,按照每周每班一节开设民族团结课程,每学期共21节。孩子从入校开始,各民族学生就混班混宿,都说普通话,写通用文字。由专门的书法老师负责,开设书法社团,从一点一横,一撇一捺起,教授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让学生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从娃娃抓起,切实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种在青少年学生心中。
“三个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材和课堂,结合学科特点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认识到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使不同民族的学生更团结,更和谐。
二是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书法、雕刻、手工、舞蹈、合唱、科技、篮球、乒乓球文化体育活动和志愿者服务等社团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师生走出课堂、走入自然、走向阳光,在活动中放松身心、开阔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操,增强爱国热情,引领广大少先队员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
三是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学习和生活中。每周每班开设一节厨艺实践课和劳动实践课,开展科学饮食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不定期向家长开放厨艺室和劳动实践基地,让家长、老师、学生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相互了解,增进共通性。
一个主题教育增进“五个认同”
以“童心向党、筑梦百年”为主题,通过升国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展示台、主题班队会等方式根植红色基因,将“各民族共同开拓的辽阔疆域、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悠久历史、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伟大精神”灌输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各方面,激励师生树立自信心、增强自豪感,不断增强实现中国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创新开展“五旗五徽五认同”全覆盖教育,低年级主要是认五旗、识五徽,知道五个认同的基本内容。以感知、认识为主,通过观看“中华民族全家福”图片、学唱儿歌、少先队入队仪式等,初步感知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大家庭,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牢记自己是中国人。中高年级主要是咏五旗、颂五徽,讲好五个认同的内涵故事。以了解、参与、体验为主,以重大纪念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等为载体,通过升国旗、班队会、课堂教学等,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各民族是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的一家人;了解中华大地是各民族共同生活、共同团结奋斗的家园;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懂得各民族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四个系列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季度以“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致敬经典、滋润成长”“学习雷锋好榜样”为主题。二季度以“薪火相传、童心筑梦”“同心、同向、同行”“红领巾心向党、向英雄致敬、向榜样学习”为主题。三季度以“故事里的中华民族”“大国力量、童心圆梦”为主题。四季度以“强健体魄、雏鹰起飞”“与法相随、共惠美好”为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编辑民族团结校本教材《我们的家乡——富民》;收集、整理教育成果,编辑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教案合集《三融润心》、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合集《童心梦圆》;建立民族团结教育校外辅导员制度,聘请校外民族团结教育辅导员;表彰民族团结教育先进个人、先进班集体、优秀学生。通过分段式、阶梯式、螺旋式的持续性教育,打造融通校内外、“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的“滴灌式”民族团结教育模式,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爱我中华的种子,从根滋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罗免中心小学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发展规律,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教材和课堂、融入学习和生活,将民族团结进步的理念融入了孩子们的心中,激励孩子们从小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信心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