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盘龙区龙泉街道龙江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探索“文化共融、治理共促、教育共育”实践路径,推动民族团结从理念深化为行动、从节日延伸至日常,形成基层民族工作鲜活经验。
文化融汇,共筑精神家园
一是传统焕新,激活文化传承新活力。以傣族泼水节为内核,创新打造“非遗活化+潮流跨界”泼水狂欢节品牌,提炼竹竿舞、打歌等非遗元素,融入现代街舞节奏、无人机编队艺术展演及“新国潮”音乐改编,吸引游客1.2万人次,网络曝光量超500万,实现“传统节日年轻化表达、民族文化场景化传播”。
二是全民共创,织密文化认同新纽带。构建“民族IP+全民共享”模式,发动居民、商户、高校共设“民族风情长街宴”“泼水节微市集”,成立“民族文艺社”“青年非遗联盟”等自治组织,推出民族手作体验、多语言睦邻课堂等常态化活动,推动民族文化从“节日爆点”向“日常浸润”转变。
治理融通,共绘和谐图景
一是多元共治,延伸民族工作触角。依托多民族网格楼栋长队伍,将民族政策宣传、矛盾调解融入“邻里泼水送祝福”等特色活动,打造“行走的民族工作服务站”;发挥老年大学文艺团队作用,编排藏族锅庄舞、白族霸王鞭等融合节目,培育“银龄使者”传承队伍,实现民族文化与基层治理“双促双融”。
二是生态赋能,打造文旅融合标杆。依托瀑布公园生态资源,联合企业开发“民族纹样灯光秀”“泼水节限定美食”等文旅融合项目,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民族团结“流量密码”,助力昆明市文旅新地标建设。
教育融合,共护成长未来
一是以艺聚力,厚植安全防范共识。创新“艺术+民族+禁毒”教育模式,联合公安部门开展“以艺抗毒 共护成长”民族团结禁毒教育活动,组织各族儿童创作“民族团结禁毒盾”彩泥手工制品、蜡染技法绘制“远离毒品”主题画等作品,筑牢“携手拒毒”思想根基。
二是童心共育,浇灌民族团结幼苗。依托儿童成长中心,搭建各民族儿童“共居共学、共乐共成长”平台,通过主题手抄报、多民族家庭互动等形式,推动民族团结教育与安全教育深度融合,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入“童力量”。
盘龙区龙泉街道龙江社区通过“三融三共”实践,实现民族工作“三个转变”:文化传承从静态展示转向活态共生,民族团结从政策倡导深化为情感认同,基层治理从单向管理升级为多元共治。下一步,盘龙区将深化“民族节庆+”品牌矩阵,拓展“非遗进商圈”“民族议事厅”等载体,推动民族团结与社区发展同频共振,为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基层实践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