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杨林镇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党建为引领,深化校地共建,扎实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探索基层民族工作新路径。联合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开展“健康服务暖人心 推普行动进万家”主题党日活动,实现专业服务下沉、文化认同培育与多元主体联动的有机结合,为民族地区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语言文化共融:推普润心 夯实民族认同文化根基
公共基础学院党支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精心编撰《普通话实用手册》,以“诗词接龙”“绕口令擂台”等富有趣味性的形式,组织40余名各族小学生齐声诵读“白日依山尽”等经典诗词。活动设置“种子成长礼包”奖励机制,将普通话推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深度融合,让各族青少年在朗朗书声中,沉浸式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推普模式,不仅有效打破了语言交流的壁垒,更在文化共鸣中,不断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文化根基。
健康服务共享:专业护航 厚植民族互帮互助情谊
医学与健康学院党支部以实际行动践行服务使命,为社区居民建立32份个性化健康档案。针对居民血糖值20.8mmol/L等健康异常案例,迅速启动“饮食调理+用药指导”的全流程健康干预,实现医疗服务从“被动等待”到“主动上门”的重大转变。在急救科普环节,通过“剪刀石头布”记忆口诀结合模拟人演示,帮助40余名各族师生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实用急救技能。这些将专业服务下沉基层的务实举措,让各民族群众在共享优质医疗资源的过程中,不断增进互助情谊,形成“健康守护不分民族、服务群众同心同向”的基层治理共识,切实将民族团结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效。
校地联动共建:机制创新 激发民族工作创新动能
校地联动共建:机制创新,激发民族工作创新动能。活动秉持“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实事共办”原则,创新构建“高校智力输出+社区阵地支撑+党员先锋示范”的共建机制,累计服务群众达200余人次。高校专业力量的深度融入,不仅为各族群众提供医疗、教育等领域的精准服务,更借助推普行动,推动各民族实现语言互通、文化互鉴。通过“党建引领+校社协同”的创新模式,打破了地域与群体界限,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的过程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红色动能”。
同心聚力奋进:基层实践 书写民族团结崭新篇章
活动现场,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与群众满意的笑容相互交织,生动展现出“党群同心、民族同行”的和谐画卷。杨林镇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更多医疗、教育、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让各民族群众在共享发展成果中,不断增强获得感与幸福感。这一系列实践,既是杨林镇统战民宗工作“以活动促交融、以服务聚人心”的创新探索,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