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 正文
共商议一家亲 “无诉村”里好“枫”景
昆明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07-15 09:44:17

转龙人民法庭坐落于禄劝县轿子雪山脚下的转龙镇,辖区内少数民族聚居,民风淳朴。近年来,昆明市禄劝县转龙镇转龙法庭以新时代“枫桥经验”指引,深入挖掘传统乡规民约中蕴含的“和为贵”理念,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和矛盾化解新模式,创新推出“共商议一家亲调解法”,并成功推动了辖区大水井村委会多挪村40年无诉讼案件的经验总结和推广,成为昆明市唯一的“无诉村”社会治理示范点。依托“共商议一家亲调解法”和“无诉村”建设等创新实践,转龙法庭力争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为边疆偏远民族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和司法实践提供生动样本。

扎根基层:

转龙法庭的使命与担当

转龙镇地处云南高原深处,山高谷深,辖区内群众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交通条件较差,矛盾纠纷形式多样且复杂。面对这一现实,转龙法庭始终坚持“扎根基层、司法为民”的工作理念,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精神指引下,积极探索既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又兼顾司法规律的矛盾化解模式。一是党建引领铸根基。转龙法庭始终将党建工作融入司法实践,依托“党建+司法服务”模式,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多方参与、法庭主导”的基层治理格局。通过与地方党委、政府联动,法庭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大局,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例如,在一起处理涉及彝族村落的土地纠纷时,法庭联合乡镇政府、村委会以及驻村干部,共同制定调解方案,确保矛盾化解和谐稳定。二是进村法庭促便民。辖区内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为让群众更便捷地享受司法服务,转龙法庭积极开展巡回审判,将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法官们走进田间地头、村寨院落,化解矛盾纠纷,宣传普法知识。2024年,法庭共开展巡回审判300余次,审理案件300余件,涉及婚姻家庭、土地承包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极大便利了当地群众的诉讼需求。此外,法庭还通过线上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024年累计接待群众咨询65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120余件,实现了“群众少跑腿,法官多服务”。三是普法先行提意识。转龙法庭坚持“以案释法”,通过巡回审判、专题法治讲座等形式,将法律知识送到村寨、学校和田间地头,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近年来,法庭累计开展普法活动6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受益群众达3000余人次,为促进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奠定了坚实基础。

“共商议一家亲”:

激活基层治理“调解合力”

“共商议一家亲调解”是转龙人民法庭的一项创新性调解机制,它以“家人式”温情沟通为基础,结合民族文化特点和地方社会习惯,发挥调解员、村委会等多方力量,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与解纷工作。转龙镇地处山区,彝族、苗族等多民族聚居,这种独特的文化背景要求法庭在开展调解时既坚持各民族群众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又注重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一是以乡情为寄托,推动多元化调解。“共商议一家亲调解法”注重将当事人之间的亲情、乡情和民族情转化为化解矛盾的动力,充分调动村寨长辈、乡贤、村干部等力量参与调解,构建起“司法+社会力量”的多元调解体系。例如,在一起涉及村寨间的林地纠纷调解中,法庭邀请双方村寨德高望重的长辈和村干部作为共同调解人,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化解了持续三年的矛盾。二是以亲情为纽带,修复婚姻家庭关系。针对辖区内较多的婚姻家庭纠纷,法庭通过“家庭和谐调解”机制,邀请当事人亲属参与调解,努力修复家庭关系。2024年,通过这一方式调解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23件,调解成功率达92%。三是以文化为桥梁,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在涉及少数民族文化背景的案件中,法庭尊重民族传统,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方式开展调解工作。例如,在一起涉及彩礼纠纷的案件中,法官结合彝族婚礼习俗,通过组织村寨议事会,邀请双方亲属参与调解,最终以降低彩礼金额的方式促成和解。

多元解纷:

构建“无诉”村寨的“和谐密码”

转龙法庭的另一大亮点是多挪村“无诉村”模式的成功经验。多挪村位于转龙镇大水井村委会,是昆明市辖区唯一的政府立项社会治理示范点,40年来无任何诉讼案件。多挪村的成功经验为法庭探索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其背后的工作机制和法治保障值得推广借鉴。一是倡导“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多挪村的“无诉村”模式是通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方式实现的。在多挪村,村民通过自治组织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村内的重大矛盾问题常常通过乡规民约解决。多挪村在法庭的指导下,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将邻里关系、婚姻家庭、土地承包等行为规范纳入其中,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广泛宣传,使村规民约成为预防和化解矛盾的重要抓手。二是司法联动机制的建立,发挥多方力量。“无诉村”的建设离不开法庭的积极参与。转龙法庭与多挪村密切合作,建立了由法官、调解员、村干部、村民代表等组成的联动机制。多挪村的矛盾纠纷处理坚持“调解优先”原则,由村寨长老、乡贤和驻村干部组成调解小组,法庭定期派员提供法律指导。近年来,多挪村共调解矛盾纠纷42起,调解成功率100%,实现了诉讼“零增长”。

转龙法庭将继续深化“共商议一家亲调解法”、巩固“无诉村”建设成果,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司法服务方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枫桥式人民法庭”新模式,为边疆地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司法智慧。


编辑:陈港    责任编辑:陈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