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盘龙区联盟街道金星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锚定“温暖金星”的党建品牌,创新探索“空间共聚、文化共享、经济共融、社会共治、心理共识”五个互嵌式发展,让各民族居民从“相邻而居”走向“相融共生”,绘就了一幅“石榴结籽心连心”的民族团结新画卷。
空间共聚:
优化布局促交融 同心共筑新家园
金星社区以嵌入式发展重塑社区空间形态,构建“15分钟民族融居生活圈”。依托省级专项资金打造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年均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20余场,“同心共创”宣传培训、“翰墨丹青绘团结”书画创作等品牌项目辐射群众超万人次。
金星社区幸福食堂创建于2014年5月,目前有60余老人就餐,6人免费。幸福食堂成为各族老人“同吃一桌饭、共叙邻里情”的交往空间。近日,爱心人士王婷婷女士发起“每月一善”公益行动,将带有“六六大顺”吉祥寓意的首笔666元捐赠注入食堂运营,更以“月捐+共建”模式构建起社会力量参与助老服务的可持续机制。如今食堂已发展为兼具“舌尖幸福”和“邻里暖心屋”双重功能的嵌入式社区空间,真正体现了从“一餐热饭”到“心灵共鸣”的互嵌式社区环境。
2025年,金星社区积极推进第二批老旧小区改造,改造涉及金星小区28个庭院和华富园小区4000多户。积极引导党员、楼栋组长、各民族居民全过程参与,全过程民主,全力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引导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生活,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为民族团结进步注入新动力,生动诠释了“共在一社区、共建一个家”的融居理念。
文化共享:
春风化雨润心田 美美与共绽芳华
金星社区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主题教育、“翰墨丹青绘团结”共绘书画长卷活动、“纸上飞花 剪出新韵”民间非遗手工剪纸等,并组织开展“我教长辈用手机”——“手机e起学”老年人智能手机学习课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各民族群众当中传播延续,全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金星社区注重培育群众性的文艺队伍,至今已经有十余支文艺团队常年活跃在社区群众的文艺舞台上,成为促进社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力量,自2020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多民族文艺展演。从居民自己作词曲的《金星之歌》到《民生小实事之歌》、民族团结百家宴等文化品牌的创建,用充满爱党爱国爱家的情怀与民族文化的艺术语言,展现出金星社区各族儿女同心同行、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风貌。
经济共融:
携手企业共发展 石榴结籽产业兴
金星社区党委以“社区党委为统筹+兼职委员制单位同参与+在职党员齐服务”的区域化党建布局,推动辖区经济嵌入。中国光大银行昆明白云路支行、六大茶山等兼职委员制成员单位,在传统节日活动、科普活动、民族文化活动中都积极参与贡献力量。
金星社区党委联合多家家政服务企业,构建“社区党委+家政企业+志愿服务”协同工作机制,深度参与打造“巾帼暖心志愿服务队”,构建“定向培训+精准对接”全链条服务,解决外来务工到昆就业人员400多人。累计开展美妆美发、育婴师,收纳整理、小儿推拿等技能培训20余次,覆盖各民族群众2000余人次。依托“家门口的直播间”制作小儿推拿、收纳整理等线上精品课程12期。
2024年底,金星社区实现“零财政投入”志愿服务循环体系,构建“服务兑积分—积分换回馈—商户获客流”的可持续生态链。由社区网格员深入沿街各个商铺企业,宣传动员29家爱心商户根据自身特色,力所能及提供免费及优惠服务,不仅满足了志愿者的多元需求,还有效地促进辖区邻里商圈从“零散参与”到“服务共同体”的转变,形成“助人者得实惠、惠人者增效益”的邻里经济生态圈。
社会共治:
多元共治破难题 石榴同心聚合力
金星社区党委发动金星广场A、C栋党员骨干模范作用,引导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以同意率超过95%的民意,推动完成金星广场A、C栋电梯更换项目,同步实施单元门智能化改造及大厅升级,破解高层住户出行难题。激发伟龙广场、金星广场各民族居民的自治能力,实施自来水管网改造,解决300余户家庭喝不上“干净”水的问题,以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民生保障网。通过“居民自救”,党员带头收缴合表欠费,最终将28年300多户的合表问题推进改造原位换表,居民不但可以远程缴费,更重要的是不受随时停电限制。一件件民生痛点转化为社区治理突破点,推动各族群众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治理”。
2024年,金星社区积极融入盘龙区物业管理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指导业主依法依规成立业主委员会,解决金星小区长达8年之久的成立问题。目前,业委会主动担当每日对老旧小区改造施工进展、小区公共设施维护、邻里矛盾纠纷等问题展开巡查,及时记录并反馈至社区,构建 “日常巡查+及时通报+联动解决” 的闭环服务机制,激发居民业主自我参与意识及对小区基层治理的共治。
心理共识:
深情厚谊心相印 石榴花开别样红
金星社区以“四当五服务”“真情七送”“八到家”服务体系为依托,推进“五社联动”工作模式,探索双向服务机制,共建各民族网格化管理,找准社会治理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心理契合点、情感共鸣点、利益结合点,共建美丽家园。
社区积极选树典型,几年来推荐获评省级文明家庭1户、市级文明家庭2户、区级文明家庭3户、市级五好文明家庭2户,市级最美家庭1户,云南省最美妇联执委1名,云南省“绿色家庭”1户、区级“身边好人”1名。同时开展系列有温度、有厚度、有力度的专题报道,讲述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已报道6个鲜活的故事。2025年创办《石榴e刊》民族团结线上小报,现已发布4期,通过“指尖传播”架起“心灵桥梁”,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烟火气,得到各民族居民的喜爱和点赞。
从苑南巷幸福食堂飘出的饭菜香,到多个文化品牌的创建;从老旧小区电梯里的温馨问候,到书画长卷上的共同创作,金星社区用“五个互嵌”生动诠释了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如今,33个民族的居民在这里共绘同心圆、共筑幸福梦,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在春城大地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多彩的团结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