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建拾萃 正文
昆明市嵩明县:“六共”促团结 “三融”聚一心
    08-21 10:09:06

昆明市嵩明县嵩阳街道兰茂社区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互嵌式新型城市社区,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索出了一条手足情深、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真正把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在“家门口”,让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成为社区最靓丽的街景。

共建共享,“融”出一致共识

一是坚持共促共融,扎实开展“民情恳谈”。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党建+民族团结+群众服务”工作深度融合,打造了具有号召力的“党建+群众服务+民族团结”服务品牌。社区针对辖区存在摊贩经营混乱的实际情况,成立小区党支部、小区业委会,建立党组织、居民、业委会参与的三位一体民主议事协商机制,探索出“他治”与“自治”相结合的模式,引入第三方服务公司,成功打造兰茂广场商业街,免费承担小区物业服务,每年从租金收益中拨付38万元给业委会用于小区公共部分建设和业主分红。

二是坚持和谐发展,凝聚守望相助合力。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兰茂社区建立了由社区党委、驻区单位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等13个党组织组成的“党建大联盟”。联合辖区幼儿园、培训机构等15家单位组建一支汉、回、彝等民族的“同心”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社区安全培训、消防安全检查、居家养老服务、法律法规宣传等活动40余次,切实加深了各民族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是坚持基层自治,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行“1名网格长9名网格员”的治理模式,网格员可以根据居民基础数据信息平台精准掌握辖区各族群众的基础信息,并动态更新,及时快速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共居共学,“融”出一家亲情

一是紧盯“一老”问题,解决老人后顾之忧。兰茂社区结合实际情况,在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保障老年人就餐需求上出实招,先后共投入38万余元打造了“老年幸福食堂”为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提供价廉、卫生、便利的就餐和送餐服务,让老年人享受家门口的“幸福滋味”。

二是紧盯“一小”问题,解决孩子托育难题。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向阳社工”及“青蓝行动”项目,打造公益小课堂、暑期托管班、课后作业辅导等服务,招募暑期返乡志愿大学生,担当“托管班”的老师,带领孩子读书、绘画、练书法、做手工等,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快乐成长。

三是紧盯急难问题,营造一家亲氛围。社区以“一家亲”工作站为阵地,打造暖心驿站为周边商贩、就业群体提供充电、避暑、谈心等服务,通过链接资源,为他们提供交通安全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子女课后作业辅导等社区服务,切实为商贩解决生存、生活难题;同时整合就业群体资源反哺社区民生服务,如外卖小哥、快递员为周边群众免费换灯泡、买药等,凝聚社区合力。

共事共乐,“融”出一体合力

一是以需求为导向,打牢民生服务基础。为满足各族群众高层次精神需求,社区整合小区公共用房资源,依托“红色共享小屋”建设兰茂图书室、乒乓球室、棋牌室、舞蹈室等各类活动室,促进各族群众间的交流沟通,提高了各族群众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二是以活动为载体,携手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以兰茂广场“百姓大舞台”作为文化活动的主阵地,每逢元宵、端午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兰茂社区都会策划开展融入时下流行的艺术元素,具有主题性、文化性、示范性与体验性的主题活动,相继开展了“兰茂讲堂进社区”“嵩盟同心和谐同行”征文演讲比赛等文化活动50余场,让各族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增进感情。

三是以文化为引领,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感。兰茂作为嵩明明代当地医药学、韵律学名人和诗人,无论是治病救人还是乐曲创作,都体现和促进着各民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为传承和发扬好兰茂事迹、挖掘精神内涵,社区在广场上摆放了兰茂人物雕塑和12把明式铜椅,铜椅上还镌刻兰茂所作6首诗句、所书6味草药。同时,以民族团结为主题,以“兰茂小明”形象为标识,制作一批围裙发给周边商贩,进一步营造民族团结氛围、提升街区形象。

兰茂社区立足民生实际,紧盯“一老一小”及急难问题,通过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打造“老年幸福食堂”、解决孩子托育难题,以“一家亲”工作站为阵地打造暖心驿站等举措,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促进了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充分用好“兰茂”这张名片,充分发扬和传承兰茂事迹,将传统文化融入社区治理工作中,通过兰茂广场“百姓大舞台”“兰茂讲堂进社区”等活动,促进了社区各民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以文化浸润,架起民族交流的连心桥。


编辑:陈港    责任编辑:陈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