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殷殷嘱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这番春风化雨的嘱托,不仅激发了云岭大地司法工作的蓬勃生机,更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昆明市法院积极响应号召,以“提升审判质效”为核心目标,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与党中央对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以实干为笔、以公正为尺,在边疆沃土上书写司法为民与民族团结的新篇章。
移动法庭:“背”出来的司法新模式,促进民族和谐共融
在昆明的广袤土地上,法官们身背国徽,脚步遍布傣族寨子、彝家火塘,化身为“调解侠”“和事佬”,将法律的光芒洒向每一个角落。他们不仅进行普法宣传,还现场解决纠纷,让法律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条文,而是成为各族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烟火气”。大山深处“固定+灵活”的移动法庭,如同正义的灯塔,照亮了民族团结的道路,也成为离群众最近的“正义驿站”,是昆明法院精准定位为民服务,以担当破解司法资源不足难题,为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注入司法动能的不懈努力。
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背包法庭”。石林法庭把司法活动搬到了群众家门口,某村两户村民因土地边界问题争执不下,甚至差点大打出手,村里调解多次无果。石林法院“背包法庭”迅速赶到现场进行调解,法官认真查看土地情况,耐心与村民沟通,经过努力最终明确了土地边界,两户村民握手言和,矛盾纠纷得以及时解决。
“背包法庭”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法官们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着司法为民的初心,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以司法服务促进民族和谐共融。
巡回法庭: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共筑民族团结防线
昆明法院的巡回法庭,将司法服务延伸到了最基层,成为了连接法院与群众的桥梁。法官们走出法庭,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坝,现场了解案情,抽丝剥茧寻真相,将法庭搬到了群众的家门口。寻甸法院在甸沙乡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巡回审判,审理了一起涉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巡回法庭的法官们深入村落,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法律条款,引导双方理性沟通,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
巡回审判,不仅解决了纠纷,更在少数民族群众心中种下了法治的种子,增强了他们对法律的信任尊重。昆明法院通过巡回审判、设立巡回审判点、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巡回审判等方式,切实提升了司法服务效能,回应了群众需求,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为民族团结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指尖”法院:送到心坎上的司法服务,拉近民族距离
在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村民老杨望着迟迟未拿到补偿的土地款愁眉不展。法院的“流动法庭车”开进村里,老杨通过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提交了简易起诉模板,问题迅速得到解决。同样,来自文山的老王因林权争议,在法官指导下,通过自助终端扫码生成起诉状,无须律师便解决了纠纷。一位来自哈尼族的青年创业者,因合同纠纷面临困境。他通过“掌上法庭”提交了起诉状,法官迅速响应,利用远程开庭技术,跨越地域限制,高效解决了纠纷。这一过程中,法官还结合哈尼族的风俗习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法律条款,让青年创业者感受到了司法的温暖与公正,也增强了他对法治社会的信心。
“指尖”法院,通过互联网技术,为各族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展现了昆明法院在科技赋能司法服务方面的积极探索,将司法服务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群众,法官们还结合其风俗习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法律条款,让司法服务更加贴心、更加温暖。
数据“体检”:跑出为民服务“加速度”,强化民族团结基石
昆明法院通过建设数字法院,利用数据“体检表”精准把脉纠纷争议焦点,让法官回归解决纠纷的本位。每季度分析数据波动,查找问题,开展专项治理,通过专题培训、编写“指引手册”,破解群众“不会写、写不好”诉状的难题。这种精准施策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审判效率,更让司法服务更加贴近群众需求。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罗玮最近处理了一起劳动争议案:员工抱怨公司拖欠工资,公司则称资金周转困难。罗玮立即邀请双方进入视频调解室,一边讲解法律条款、一边劝导:“企业活下来,员工才有饭碗。”半小时后,原本争吵激烈的双方竟握手言和,签订了和解协议。罗玮感慨道:“以前调解如同大海捞针,如今工具精准,效率大大提升。”
昆明法院推出的“掌上法庭”服务,让司法服务变得触手可及。扫码写诉状、跨境立案、视频调解、远程开庭……以前需跑法院排队办理的流程,如今用手机即可完成。这些便捷的服务方式,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司法服务。7月,昆明法院正式接入全国统一的司法服务系统“一张网”,对各族群众来说,司法服务变得更加便捷、更加高效。
从扫码立案到田间调解,从攻克难题到源头治理,昆明法院在司法为民方面跑出了“加速度”。昆明法院人不仅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更让司法温暖直抵人心,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彩云之南这片热土上。昆明法院正以实际行动,绘就一幅司法为民与民族团结和谐共融的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