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林县政协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突出政协工作特点,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自觉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贯穿于政协工作的各个方面,落实到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各项工作中,做到“齐众心、汇众力、聚众智”,走出一条具有政协特色,富于时代特征,符合石林实际的民族团结进步新路子。
强化组织保障
提高政治站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为组长,四位副主席任副组长,各专委会主任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保障到位。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形成了主要领导主要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制定了《石林彝族自治县政协机关开展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石林彝族自治县政协机关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做到责任到岗、落实到人。
强化思想引领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县政协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建立学习制度,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政治基础,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筑牢思想根基。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实现思想引领的有效途径,推进“书香政协”建设,机关设立“委员书屋”,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引导社会各族各界人士了解中华民族“一起走过”的历史,“一起奋斗”的历程,“一起生活”的经历,“一起坚守”的理想信念,“一起向往”的美好愿景,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三是凝聚各方共识。石林县政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及其桥梁纽带作用,落实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推动政协委员积极主动联系界别群众,宣传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拓展团结面、画大同心圆,积极为改革发展凝聚共识、汇集力量,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政治基础。
紧扣职能履职
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载体
一是提案办理惠民生。县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以来,结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内容,累计提交提案1623件,审查立案1044件,提案面商率、办复率均达100%。按照市政协关于进一步推进“协商在基层”工作扩面增效的指导意见,紧扣全域旅游发展主题,深耕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深入开展“协商在基层·春城面对面”“院坝协商·建设文明村寨”行动工作,面对面倾听各族群众心声,为助力民族村寨乡村振兴贡献了政协的智慧和力量。
二是调研视察显担当。县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以来,县政协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年度工作要点,多次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涉及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全域旅游、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方面,有力有效促进了各项重点工作的推进落实。
三是基层协商促治理。县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以来,围绕党政关心、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选择“切口小、关联广、能见效”的议题开展“协商在基层”活动。多次开展基层协商议事活动,包括开展马料河综合整治专题协商、修改完善村规民约专题协商、打造圭山彩虹助力全域旅游发展协商、助力老挖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协商等。通过开展基层协商和紧盯重要协商结果落实,有效拓宽了基层群众有序参与政协协商的覆盖面,有力推动了基层矛盾问题的有效解决,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治理相结合,有效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服务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工作效能,不断提升民族地区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石林县政协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突出政协工作特点,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高度融入政协主责主业,广泛凝聚各方共识,聚焦民生问题,深化协商民主,为助推石林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