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建拾萃 正文
昆明市寻甸县:红色文化民族团结深度融合 聚力打造“团结花开 和美寻甸”品牌
寻甸县委统战部    09-17 14:35:52

近年来,寻甸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寻甸“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和深厚的红色资源优势,持续加强阵地建设,传承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讲好寻甸红色基因传承与民族团结融合故事,聚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花开 和美寻甸”寻甸品牌。

图片

深挖史实资源

打造档案展陈新矩阵

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树立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工作要求,组织档案、民宗、史志等部门专业力量,以寻甸悠久的历史文献、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情况、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等内容为主,深入挖掘清代《寻甸州志》中“汉彝互市”详实记载,以“历史档案+民间文献+口述记忆”三重线索,让散落民间的“活档案”与地方志、族谱碑刻共同构建起多维度的民族交融史证体系,从浩瀚辽阔的历史档案中梳理挖掘100余份珍贵资料,以“团结花开 和美寻甸”为主题,精心打造寻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档案展,探索出一条以档案文化赋能民族团结进步的新路径,系统勾勒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实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必然,唤起各族群众代代传的团结记忆。档案展通过“历史印记”“文化交融”“时代新篇” 等五个板块,通过图文、实物、多媒体等形式,让档案“活”起来、“会说话”,生动呈现了寻甸县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交往交流交融的壮丽画卷。目前档案展已成为党员干部教育、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教学基地,为开展全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重要阵地。

深化理论浸润

搭建理论传播新平台

深度融合寻甸红色文化与民族团结主题,以数字化手段搭建“融美寻甸”微信小程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平台,通过线上展厅、VR馆、音频故事等多种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和共同体理念“云分享”至各族群众。深度挖掘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鲁口哨“4·29”渡江令发布遗址等革命遗址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合点等,将革命遗址纳入平台“示范点位”模块,让各族群众能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感受红军长征途经寻甸时播撒民族团结种子的历史。“融美寻甸”微信小程序不仅是信息推送平台,更是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小程序开设了公告、活动、投票、心愿墙等专栏,定期推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重走长征路、普法宣传活动、民俗活动信息等,还能进行投票及心愿发布认领,同步提供民族宗教政策解读服务和红色研学路线指引功能,有效促进了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和线上便捷交流。用户可通过小程序参与“云重走长征路”、学习民族团结故事、与各族同胞开展互动,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对“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共同体理念的理解和认同。

赓续基因传承

筑牢红色教育主阵地

红军长征两次经过寻甸,播撒了民族团结的种子。寻甸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与红色基因传承融合,建成“寻甸县民族团结进步与红色基因传承融合展示馆”,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展示各领域各行业各地区红军长征途中保障各族群众利益政策和维护民族团结的故事。依托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先锋六甲之战遗址等12处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党政干部、社会群团、各族青少年“重走长征路”、开展“红军饭体验”活动,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休戚与共”的鲜活教材,强化“五个认同”思想根基。组建“红石榴”宣讲团、“寻三姐”理论队,开展相关宣讲超300余场次,覆盖群众10余万人次,同步利用“村村响”广泛播放民族团结故事—红军长征过寻甸时红军尊重回族风俗的故事,“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利益”“红军绝对不拉夫”等标语故事、彝族群众为伤员让出草药的故事被寻甸各族群众口口相传,深入人心,红色文化已成为寻甸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靓丽风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花开 和美寻甸”品牌打造成效显著。


编辑:陈港    责任编辑:陈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