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 正文
昆明市晋宁区:六大维度协同发力 绘就民族团结共富新图景
晋宁统战    10-31 09:46:58

近年来,晋宁区夕阳彝族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非遗传承、基建提升、品牌打造、产业赋能、环境卫生、文化活动六大维度协同发力,推动各民族共居共融、共建共享,打造“团结花开满乡野,共同富裕向未来”的生动局面。

守好非遗“根与魂”,筑牢文化认同根基

将非遗传承作为民族团结“文化纽带”,建立层次分明的非遗项目与传承人体系,现拥有以省级非遗“秧佬鼓舞”为代表的各级非遗项目6项,区级非遗传承人8名。组建“山猫猫”非遗文化传承队,联合云南艺术学院挖掘非遗资源,开发“山猫猫”文创IP及产品,开展非遗文化入户进村组、进校园活动,以活态传承增强各族青少年文化认同,筑牢民族团结的文化根基,使非遗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活力。

升级基建“硬支撑”,夯实发展保障底座

以乡村全面振兴为指引,聚焦基础设施短板补齐。2025年重点推进农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夕阳村、保安村、绿溪村片区农业生产条件;实施绿溪村、一字格村委会人居环境提升项目,进一步优化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高粱地村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同时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民族团结进步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增强了全体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打造示范“金名片”,擦亮民族团结品牌

围绕“创建一个、带动一片”的目标,夕阳彝族乡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载体建设,推动示范品牌从“点上出彩”向“全域开花”升级。目前已打造丫租、小石板河民族特色村,大风口、小夕阳、田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及木鲊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截至目前,木杵榔村委会获评“晋宁区民族团结示范单位”,乡政府、丫租村等6个单位获评“昆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乡政府、丫租村获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小石板河村获评“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宣传民族政策与先进事迹,讲好夕阳民族团结故事,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打造民族团结品牌,树立示范引领标杆。 

共建绿美“新颜值”,营造宜居共享氛围

践行绿美乡村行动,建立“乡+村+组+党员+群众”五级包保责任机制,组织全民参与环境整治,组织干部职工及村组代表带头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美化家园,提升乡村生态品质;集中开展垃圾清理与淤泥清运,因地制宜打造“三小园”50个、美丽庭院5个。配备186人组成的4支保洁清运队伍,实现主次干道每日常态化清扫保洁;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持续完善“户保洁、村收集、乡运转、区处置”机制,垃圾收集处置率达100%。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中,进一步凝聚共识,增进感情,营造出各族群众宜居共享的绿美氛围。

激活产业“致富链”,带动各民族共同富裕

产业兴旺是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夕阳乡坚持稳住农业基本盘,推动烤烟生产向绿色优质高效转型,通过技术培训、合作社模式保障烟农稳定增收。同时,擦亮“夕阳三宝”品牌,立足富硒土地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持续发力推动香糯米、红瓜子、红辣椒、黑皮花生等形成“专、精、特”产业集群。推广“包山拾菌”模式,已实施2000余亩。通过品牌化与产业链延伸提升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夯实了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

打造文化“聚能场”,凝聚民族团结共识

紧扣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年内举办“迎新春·送春联”“元宵开街”“读书日”“植物拓印体验”等特色文化活动14场,累计服务群众2295人次。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在文化共鸣中增强思想认同、凝聚团结共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持久文化力量。


编辑:陈港    责任编辑:陈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