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学段整合课程  为学生发展奠基

图片 5

(一)纵向连接课程

  1.学段间整合课程:为解决小学、初中学段间知识跨度大,梯度高的问题,学校着重从知识学习顺序和后续适应能力两个方面,对学段间的学习进行连接,聚焦学生学习的持续性和适应力。

     针对语文、数学和英语、道德与法治、体育健康五个学科,对国家基础课程进行教材进行重组,打通学段,整合内容,重设顺序,调整进度,目的是分解难度,有效连接,确保学生学习的持续性和适应性。

 2.后续适应课程:为解决学生在思维、心理、生理、学习兴趣等方面问题,确保其适应后续学习生活。学校专门开设了计算课、阅读课、科学课等。

   计算课联系生活实际,从生动的小故事出发,设置真实情境以训练学生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思维技巧、思维习惯为目的。

   科学课从生活现象入手,以小制作、小实验为主,旨在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强化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素养。由于实践操作性、探究性强,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学科的兴趣,让他们对初中阶段后续介入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充满期待。

   阅读课以品读经典为主线,带领学生感受“语文”之美,在阅读中渗透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

(二)横向连接课程

 1.学段内整合课程:学校以学段内各年级为单位,以学科基础课程(国家课程)为基础,进行拓展、延伸和学科整合,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综合素养的培育。学科内拓展课程是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为满足学生在学科兴趣、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理解、学科技能等方面的需求而进行的拓展和补充,聚焦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2.学科内探究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开发能够让学生创意阅读、创意表达和适合主题调查、主题研究、主题创作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3.跨学科整合课程:跨学科学习是未来学习的发展趋势,我们通过课程设计打通相邻学科知识界限,学生通过跨学科的复合学习,将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形成新的认知和思维模式,学校推行的项目式学习就是跨学科学习的典例。

(三)纵横向联结:全学段整合课程

这是对六至九年级全学段进行一贯之统筹设计、开发出来的系列课程,通过综合体验、课题研究和项目创作课程力求培育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综合体验类课程:包含习惯品质类、兴趣修养类和劳动体验类三个类别。

    习惯品质类强调学生领悟情景、自主体悟、自我反思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

   兴趣修养类课程主要是通过校本选修课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旨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差异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生活技能、综合实践、学生社团等五大类选修课。

   劳动体验类主要是在六至八年级开设劳动选修课,学校集中开展劳动研学等活动。

2.课题研究类课程:学校一直重视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依托课题研究开设课题研究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课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3.项目创作类课程:主要开设艺术创作类课程和科技创作类课程,在课堂上,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发现机械世界的奥秘,在编程的过程中感受为机器人注入灵魂的奇妙体验。通过学习,学生的创造能力显著提升。

昆五中初中“五四”学制课程设置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而系统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确保课程设置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同时,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践能力。师生通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