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文类 正文
【昆明第四届融媒体网评大赛】以花为媒,创新解锁“赏花经济”新场景
昆明信息港    05-29 15:57:05

从圆通樱潮、宜良山后樱花谷、黑龙潭公园杜鹃花海,到丰泽源植物园“莫奈花园”、教场中路的蓝花楹、街头随处可见的三角梅……5月的昆明,多个赏花景点一跃成为国内各大旅游、社交平台的“网红”,吸引大量省内外游客前来“寻香”。在人们感受美好春光的同时,也催生了蓬勃发展的“赏花经济”。

“五一”假期,昆明教场中路的蓝花楹如期盛放,绵延数公里的梦幻蓝紫色大道成为全国游客争相打卡的“顶流”景点。第七届昆明蓝花楹文化旅游季以“教场中路核心区+南屏特色活动区”双会场联动模式创新升级,差异化推出多元文旅项目,5天吸引72万余人次客流,带动片区文旅消费2880万元,成功接住了蓝花楹季这拨“泼天富贵”。教场中路围绕“天阶赏花”主题,新增200米墙绘艺术与8处网红打卡点,开通“蓝花楹赏花巴士”专线,串联翠湖片区人文景观。南屏片区则带来“咖啡音乐周”“鲜花饼节”等活动,将低空经济无人机配送与赏花体验相结合,让游客从视觉到味觉,全方位领略“春城味道”。

聚焦鲜花带来的浪漫,昆明在春夏之交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将花卉资源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文旅IP。拥有亚洲最大鲜切花市场的斗南花市,开展融合非遗文化、花海音乐会、花周边市集、亲子互动、宠物疗愈、花艺走秀等多元体验的“花屿生活节”活动,为来到呈贡的游客打造了一场“鲜花+”的文旅盛宴,让鲜花从“观赏品”变成了“文化商品”,备受游客青睐。

“赏花经济”是指以赏花、踏青为主题的季节性特色旅游项目,本质属于体验经济,为游客提供新鲜、舒适、愉快的情绪价值,借赏花将风景、物产、历史和人文融为一体,创造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将物质财富和精神感受有机结合,进而延伸相关产业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常言道,花无百日红,总有花谢时。受制于短暂花期,很容易出现“忙时人山人海,闲时门可罗雀”的景象,赏花热也容易随着花期而陷入“昙花一现”的窘况。

对此,业界分析认为,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昆明的气候特点,合理规划四季花卉的种植,确保每个季节都有不同花卉盛开,从而分散赏花高峰期的人流。要避免盲目跟风,因地制宜结合文化、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资源禀赋创新发展“赏花经济”,更要不断创新相关文旅产品,让游客有“常来常新”之感。

以花为媒,让昆明走向世界,这是无数花艺师、花商和花农的终极梦想。尝试跨产业合作,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打造“赏花+采摘”“赏花+露营”“赏花+非遗”“赏花+体育”“赏花+cosplay”“赏花+美食”等多元消费场景,让游客的一日游变成多日游,“赏花经济”潜力无穷。此外,昆明还可以拓展赏花游新消费场景,因地制宜发展花卉种植、花卉深加工、花卉艺术品等产业链下游产品,增加产业附加值,创新高质量发展“赏花经济”,真正实现以花为媒,助力昆明文旅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评论员 许建龙)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