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绿绿的咖啡车,个性十足的装饰和广告语,折叠式桌椅,还有音乐、宠物、遮阳伞……刚过去的周末,如果你到过位于昆明市中心的书林街彩云里艺术中心,你一定会被小广场上正在举行的云南咖啡品牌活动吸引。据媒体报道,这场为期2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咖啡爱好者,除了30辆各具特色的咖啡车在广场搭建“营地咖啡互动体验区”,还有不少咖啡业从业者前来观摩、学习;5月11日上午,彩云里还举办了西山区咖啡师职业技能竞赛,给咖啡师们提供了展示技艺的舞台。
“云南咖啡代表中国”,今年年初,云南咖啡的高亮度“出圈”令众多云南的咖啡业者欢欣鼓舞,信心十足,很多人还透过咖啡,看到了相关产业的无穷潜力。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图书、鲜花、手工制品……能与咖啡连接的产业很多很多。尤其是与云南独有的丰富特产、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慢生活方式相连接,让“在云南品咖啡”有了更多的新鲜感和松弛感。可以看出,彩云里的这场云南咖啡品牌活动选在周末进行,正是瞄准了闲暇时光带给咖啡爱好者的额外品鉴体验。这其实也不算什么秘诀,近年来,在昆明筹划的不少咖啡主题活动,特别是去年着实火了一把的滇池东岸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都把节假日自带的流量作为品咖啡、推广咖啡的重要一环。公开报道显示,去年暑期,为期9天的滇池东岸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吸引65万人次市民游客参与,拉动消费近亿元——咖啡行业结合假日经济,对文旅消费的撬动作用真的不可小觑。
谈到滇池东岸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就是那些来自全国各地、个性十足的移动咖啡车。这次又有不少咖啡车出现在彩云里的咖啡活动营地,再次唤起人们的记忆,提醒人们品咖啡不光是一种味觉需要,更是一种体会生活的方式,一种促进彼此了解,寻找共同语言的方式。咖啡车的“移动”特征和它的独特彩绘,能给咖啡品鉴者带来新鲜感;折叠桌椅、随处入座的松弛感更是都市快节奏生活中难觅的体验。另外,彩云里与蓝花楹正盛开的铁皮巷仅咫尺之遥,距离清静幽雅、富有年代气息的巡津新村也不远,正符合选择周末出行,寻找个性打卡地的市民游客的需求。
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活动在昆明举办得越多,组织者的经验就越丰富,与咖啡相关的活动“嫁接”成功的概率就越高。假以时日,我们会看到,绚丽的咖啡车和满怀热情的咖啡业者们会在更多更新的打卡地亮相,逐渐形成云南咖啡人的独特形象,把短期客流转化为长期品牌记忆,构建起带有咖啡色彩的“假日经济”“夜经济”“休闲经济”模式。
当然,用好咖啡经济这个“支点”,还需要城市管理者和决策者在掌握现有资源,发掘特色的基础上,多交流沟通,多想办法,让城市街区和咖啡经济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有了咖啡车和众多年轻咖啡从业者,咖啡店可以“追着客人跑”,在景区、街头,甚至是自然形成的打卡点提供咖啡消费服务,强化消费者对云南咖啡的印象;一些有深厚历史底蕴或有独特风景、魅力的城市街道,也可以借咖啡来“留客”,提升业态,弄出新玩法和新表达方式。巡津新村和铁皮巷片区,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评论员 陈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