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云南省“最美职工”年度人物发布仪式举行,12名职工光荣获评云南省“最美职工”年度人物。他们都来自基层一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有的积极钻研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开拓进取;有的在日复一日地劳动中总结经验,提升服务质量,让更多服务对象满意;有的胆大心细,敢于创新尝试,改善工作流程和方式,提升生产效益……正如媒体报道中说的那样:“最美职工”们的信念总结起来,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劳动者们在平凡岗位上勇毅前行,以奋斗姿态续写更多闪耀时代的精彩故事。
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就要向模范看齐,向先进学习。这12位来自基层的先进模范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仔细读过他们的事迹不难发现,他们中很多人在工作中都着重在一个“新”字上下功夫。例如,昆明旅游索道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安全技术总监李关平,与同事们一起,维护长2000米的昆明西山索道多年,既用心守护,又用心学习,创造性提出“智能化改造+国产替代”方案,同时还推动建成云南首个索道实训基地,为云南培养索道技术方面的人才。再如,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周虎,在炼钢这项事业上追求卓越,以技术创新降本增效,多年来先后提出20余项技术攻关项目,累计为公司创效6000余万元。研发新设备、领悟新原理、掌握新技术、发明新专利、创造新方法,这些先进劳动者们在工作中勤于发现,乐于创新,既用心,又用“新”,在干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改善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帮助了同事,为服务对象提供了优质服务。一句话,创新,是“最美职工”们的一个共同亮点。
创新,是当下经常被提及,但又经常被忽略的一个词。在生产劳动中,创新的重要性无须多讲,但要实现真正的创新很不容易。这要求人们要做事踏实,打好基础,在熟悉岗位、熟悉业务的基础上做到“熟能生巧”和“熟能生变”,而不是天马行空、脱离实际、随意而为。看了“最美职工”们的事迹就会明白,他们的新方法、新成就,都是来自长年累月地刻苦钻研,都得益于踏实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创新之路没有捷径可走,这个道理对于一些作风浮躁、急于求成的人来说,很容易忽略掉。正因此,我们需要反复咀嚼先进模范们的事迹,了解他们作为劳动者,在取得成功之前流下了多少汗水。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员激励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劳动创造。”这句话,是对劳动者创新创造的高度肯定,也是在鼓励大家建立功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从“最美职工”们的身上,我们既要看到建功立业的光荣,也要看到他们曾为之付出的心血。
既用心,又用“新”,向模范看齐,撸起袖子加油干。未来,我们一定能看到更多的“最美职工”在荣誉榜上闪耀。(评论员 陈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