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文类 正文
【昆明第四届融媒体网评大赛】“ 榴莲自由”背后,跑出通关物流“加速度”
昆明信息港    06-04 15:17:39

眼下,来自东南亚地区的榴莲、山竹、椰子等热带水果进入销售旺季,奔流不息的中老铁路,则架起了热带果园通向中国市场的“水果快车”。每日3列满载榴莲的冷链专列从老挝万象出发,经中老铁路快速抵达昆明,再分拨至全国各大市场。这一画面,不仅让中国消费者离“榴莲自由”越来越近,更展现了中老铁路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强大的推动作用。

5月28日,首届昆明进口榴莲推广会暨“南亚东南亚水果进出口交易集散(昆明)中心”揭牌仪式在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南鸿运国际贸易港举行。云南鸿运国际贸易港与中铁联集创新合作,建设“站外站”,打造“铁路场站+综合园区”模式,“榴莲专列”从泰国果园到昆明市场仅需3天,实现冷链不断链、鲜味不流失的无缝衔接,书写着“一带一路”下跨境合作的生动故事。

过去,老挝果农面对的最大敌人不是病虫害,而是时间。陆路运输需经3次通关、5天颠簸,娇贵的芒果运抵昆明时损耗率高达30%。如今,中老铁路首创“水果专列+恒温仓储”模式,将全程运输时间压缩至26小时,配合可调节式冷藏集装箱,让山竹的保鲜期延长72小时。与此同时,磨憨口岸创新实施的“提前申报、抵港直装”机制,使榴莲完成海关查验的时间从6小时缩短至20分钟。去年4月至今,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鸿运国贸港“站外站”已分拨进口榴莲、山竹9000余柜,货值突破72亿元人民币。铁路带来的不仅是运输快捷的通道,更催生出纵贯中南半岛的果业生态圈。

依托新质生产力高效赋能现代物流,让榴莲“从枝头到舌尖”全程做到保鲜。中老铁路的冷链运输,核心在于用技术守护“舌尖上的新鲜”。榴莲对温度极为敏感,全程需稳定在-18℃至-22℃。为此,铁路部门2025年新增140辆BNX70型冷链车和300只智能冷藏箱,采用“下出风技术”,将箱内温差控制在0.1℃以内,确保榴莲的新鲜品质在长途运输中得以完美保存。这一技术创新,不仅解决了榴莲运输的难题,也为其他对保鲜要求极高的农产品运输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昆明大泰公司负责人雷文武算过一笔账:每柜榴莲通过铁路运输,损耗率从公路运输的15%降至5%以下,相当于每年多“抢救”200万元的水果价值。靠着冷链技术的突破,让东南亚果农的辛勤劳作不再因运输损耗而大打折扣,也让中国消费者手中的榴莲果肉更加饱满香甜。

一条铁路激活区域“共赢链”。高效的物流网络,让东南亚水果与中国老百姓的餐桌实现“无缝衔接”。入驻园区的哈威供应链集团,充分利用海外市场优势,在泰国曼谷设立海外仓,在鸿运国际贸易港设立“昆明中心站”,在国内16个省市建立了产地服务仓及销地服务仓。而哈威集团开发的“哈威生鲜数字化系统平台”,则集源头生产端、多式联运物流体系、下游销售渠道为一体,实现合同流、商流、票据流、资金流的大统一。同时,运营边境口岸到昆明中心站“物流公交”体系业务,形成中老、中越、中缅、西部陆海新通道统一平台、统一服务、统一报价,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冷链柜周转效率,促进周边产业链健康发展。(评论员 许建龙)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周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