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滇池的晨雾尚未散尽之时,斗南花卉市场的空气里早已浮动着晨露与花香交织的清甜。交易大厅里,花农将一个又一个装满鲜花的筐子码齐,穿行其间的花商手持电筒而过,当光柱扫过之时,娇艳的花朵便在暗处泛起荧光。在这座亚洲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中,每日交易超3000万枝,此刻正以最朴素的方式,续写着鲜花与昆明独特的情怀。
从斗南花市的交易叫嚣到大街小巷的花香四溢,鲜花不仅成为了昆明这座城市独特的“名片”,更是成为了在庞大产业链之中“绿色黄金”中不可或缺的一大重要角色。
2025年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省丽江市考察了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总书记指出云南花卉产业前景广阔,要着眼全产业链,不断深耕细作,让这一“美丽产业”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信息来源:新闻联播官方抖音号)
在过去种鲜花靠天吃饭,而如今种鲜花可以靠“科技”。当无人机在富民县的智能温室群上方盘旋,传感器正在精确调控每一株蝴蝶兰的光照周期;呈贡新区实验室里,植物学家通过基因编辑让古老的山玉兰重现盛唐时的重瓣形态;智能温室、自动化灌溉系统、精准施肥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让鲜花种植变得更加高效和精准。通过物联网技术,花农可以实时监控花卉生长环境的各项指标,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并根据数据反馈进行精准调控。
昆明的鲜花产业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花卉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将废弃的花卉枝叶加工成有机肥料或生物燃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再生。在种植过程中,花农们广泛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了土壤和生态环境。在篆新农贸市场,清晨买菜的妇人总会在竹筐里捎带几枝茉莉,卖米线的小摊用新鲜金雀花点缀;将鲜花融入生活早已沁入昆明人的血液之中。
茶马古道的马帮铃响早已消散在历史深处,但那些沿着青石板路洒落的种子,仍在昆明城垣的每个缝隙里开出花朵。如今“鲜花”与多种产业相互融合,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花卉主题公园、花卉文化节、花卉艺术展览等一系列新业态。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更让人们感受到“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极致魅力。
昆明的鲜花产业也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蓬勃发展,为“经济、文化、生态、开放、幸福、效能的春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历经多年发展,“鲜花”产业正在形成完备的全产业链体系,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除了传统的欧洲市场外,云南鲜花还成功打入了韩国、俄罗斯、中亚等新兴市场。特别是韩国和俄罗斯,对云南鲜花的需求量激增,几乎占据了云南花卉出口市场的半壁江山。云南鲜花出口量的数据,是云南“鲜花经济”全球绽放的生动写照。
未来昆明鲜花经济应聚焦科技赋能与品牌升级,加速建设全球花卉数字交易中心,推动"种植+文旅+深加工"全产业链融合,依托RCEP拓展东盟高端市场,打造"云花"国际品牌,让春城花事在数字经济时代绽放新光彩。(评论员 施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