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文类 正文
【昆明第四届融媒体网评大赛】非遗出海 锻造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密码
昆明信息港    06-06 09:27:32

在沙特利雅得文化宫,来自官渡古镇的云南乌铜走银展区的热度令人咋舌:50 枚铜版画样本瞬间售罄,当地民众排队体验亲手錾刻生肖福字。这场看似偶然的文化 “圈粉” 事件,实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逻辑深度碰撞的必然结果,更揭示了非遗在城市新质生产力建设中的独特价值。

长久以来,非遗保护常陷入 “博物馆式封存” 的误区,认为将古老技艺锁进展柜、记录在档案,便是对文化遗产最好的守护。乌铜走银的沙特之旅,却打破了这一认知牢笼。当传统的铜胎锻造、银丝镶嵌工艺,与现代设计软件、沉浸式体验技术相结合,古老技艺不再是供人远观的 “文化标本”,而成为可触摸、可参与、可消费的 “活态商品”。沙特民众对定制铜版画的追捧,印证了一个事实:文化传播的核心,不在于对传统形式的刻板复刻,而在于挖掘传统基因中与当代生活共鸣的价值内核。

非遗出海的成功,更在于其对 “文化折扣” 的巧妙破解。不同文明间的认知差异,常使文化输出陷入 “自说自话” 的困境。乌铜走银却另辟蹊径,将东方纹样与阿拉伯美学融合,以生肖、节庆等普世情感为纽带,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全球消费者可感知的情感载体。这种 “以情感叙事替代符号灌输” 的策略,让非遗超越了文化猎奇的层面,真正实现了文明间的价值互通。

从城市发展的维度看,乌铜走银的国际化征程,正是昆明在新质生产力竞争中 “以文化破局” 的缩影。在科技与资本狂飙的时代,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赛道。当沙特王子将乌铜走银咖啡壶作为国礼馈赠,当海外订单带动昆明文旅搜索量激增 23%,文化不再是经济发展的附庸,而成为驱动城市能级提升的 “核心引擎”。这种 “文化 +” 模式,不仅为非遗传承注入商业活力,更以独特的东方美学构建起城市的国际辨识度。

乌铜走银的沙特奇迹,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深刻启示:在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的过程中,既要尊重传统,也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桎梏;既要坚守文化根脉,也要善用现代科技与商业逻辑。唯有如此,才能让非遗真正融入时代脉搏,成为城市在全球化竞争中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当越来越多的 “乌铜走银” 走出国门,我们看到的将不仅是文化遗产的复兴,更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在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与发展智慧。(评论员 蔡秋艳)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