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随着《关于加快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的决定》经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昆明对磨憨的托管正式从政策层面迈向法治轨道。这场跨越700公里的“携手”,绝非简单的行政区域调整,而是一座省会城市以开放为笔、在边疆热土上书写的发展新答卷。
“托管”这一独特模式,是打破常规的大胆探索。它不仅为磨憨这个边境口岸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更为作为省会的昆明自身,开辟了一片战略发展的新天地,全力支撑起国家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
昆明与磨憨的“双向奔赴”,始于2022年的托管决策。通过建立“领导小组统筹、指挥部推进、管委会落实”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昆明将市级资源持续向磨憨倾斜。一组数据表明:2023年磨憨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激增370%,两年累计投资额更是达到托管前6年总和的6倍之多。这样的“加速度”,让曾经的边陲小镇摇身一变成为投资洼地,“磨憨机遇”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
那么,磨憨这个口岸新星,又为昆明的未来提供了怎样的新思路?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经济领域,磨憨口岸就像一台强劲的“引擎”,为昆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地动力。2023年,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突破800万吨,进出口货值近480亿元,中老铁路国际货物联运覆盖东盟12国,累计运输货物近千万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昆明与东南亚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交织。昆明经开区的电子制造产品,通过磨憨口岸,以更低的物流成本,更快地抵达泰国、越南市场……磨憨,正在让昆明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生意经”越来越活。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昆明托管磨憨带来的另一重惊喜。“四区联动”的创新机制,让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经开区等与磨憨合作区形成了"前岸后仓"的协同格局。昆明的企业在研发中心里构思创新,磨憨的产业协作园里机器轰鸣,生产出的产品通过中老铁路驶向海外市场。这不仅是产业的转移,更是发展模式的革新。“昆明研发、磨憨生产、海外销售”这条全新的产业价值链,正在重塑昆明的经济版图。
站在国际舞台上,昆明依托磨憨口岸,正在构建“铁公机”立体开放通道网络。中老铁路的“夕发朝至”,让昆明与万象的距离不再遥远;国际货运班列的日夜穿梭,将昆明与国内31个省市区及东盟主要城市紧密相连。磨憨铁路口岸成为中国对东盟第一大铁路口岸,单日最高验放旅客近万人次;昆明—磨憨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更让昆明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越发重要。昆明正从内陆省会向国际枢纽大步迈进,未来,这里将成为西南地区的国际大宗货物集散中心。
在中老铁路开通三周年的节点回望,昆明托管磨憨的战略价值正在加速释放。从物流通道到产业走廊,从政策高地到创新策源地,磨憨已成为昆明高质量发展的“新磁极”。随着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加密、磨憨—磨丁合作区围网封关运行,昆明正以磨憨为支点,撬动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新格局,打造自身的“出海口”与国家的“新窗口”。(评论员 玉腊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