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这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中,历史的长河静静流淌,无数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璀璨的精神。5月29日晚,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原创舞台广播剧《闻一多》精彩上演,这是一场“00”后对闻一多先生与西南联大峥嵘岁月的深情凝望,更是新时代青年对昆明文化传承的一次积极探索,彰显着对历史血脉的深刻认同与主动担当。
这场舞台广播剧的价值远超一场普通的文艺表演。它巧妙融合了声音艺术的沉浸式表达与戏剧舞台的直观张力,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情感课堂”。当青年学生以声音与肢体演绎闻一多拍案而起的气节,那份“千古文章未尽才”的悲壮便不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铅字,而是被赋予了温度、呼吸与心跳。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就是对教育形态的一次勇敢“破壁”,它让昆明的文化传承密码得以藏在更富有生命力地表达之中。
当下,昆明的传统文化传承常面临两种困境:或如博物馆里的展品般精致却遥远,又或是在流行浪潮的冲击下进行流于表面的表达。而《闻一多》的探索为昆明文化传承提供了一种新的破局思路。青年创作者们以自觉的主体意识,主动发掘、深情演绎与自己并无直接时空交集的昆明历史人物与精神,这种“主动奔赴”的姿态本身就是对文化传承方式的革新。它向世界宣告:新一代青年并非如刻板印象般悬浮于昆明的历史之外,他们正在用自己熟悉且热爱的媒介,架设起穿越时空的精神桥梁,让昆明历史深处的“红烛” 之光重新映照当代心灵。
当灯光亮起,年轻的声线在剧场回荡,这不仅是一场学生演出,更是一代新青年对昆明历史责任的自觉认领,是文化自信在新时代昆明土壤里绽放的生动花朵。他们以声音为火种,点燃了闻一多先生咏叹过的“红烛”,烛照自身,亦映亮前路 —— 这烛火照亮的,正是昆明文化传承那生生不息的未来。
在西南联大曾驻足的昆明土地上,这年轻的声音告诉我们:有些精神,不会被时代封存;有些火种,一经年轻之手传递,必将在昆明这片土地上燃起更广阔的燎原之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积极思考探寻新形势、寻找新的方法去传承昆明的文化,让昆明的文化底蕴在创新中焕发出新的光彩,续写属于昆明的文化华章。(评论员 程睿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