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文类 正文
【昆明第四届融媒体网评大赛】守护城市年轮  延续文化根脉
昆明信息港    06-10 16:46:26

近日,当城市的钢筋水泥不断向上生长,昆明公示第七批历史建筑的消息,如同在喧嚣中奏响一曲温柔的文化回溯乐章。18处散布于五华、官渡、西山三区的建筑,如东方书店旧址、“一颗印”等以“历史建筑”之名进入公众视野,这不仅是对城市物理空间的保护,更是对昆明文化根脉的深情守望。(6月5日 《昆报头条》)

这些建筑是城市年轮的“活化石”。五华区的东方书店旧址,曾满溢求知热忱;官渡区西庄村石桥,静看市井烟火;西山区苏式职工宿舍,凝固特定时代的审美与生活。“一颗印”民居藏着家族温情,工业厂房钢梁铭记奋斗步伐,它们以砖石为语,刻录昆明人的集体记忆,每道纹理都是时光留痕。

公示名单,彰显守护文化根脉的决心。城市化进程中,历史建筑常因“老旧”“占地”遭遇拆除危机,许多城市文化记忆因此断裂。昆明以“历史建筑”之名划定保护红线,给出“保护与发展平衡”的城市答案——通过评定、公示、保护的完整链条,让旧建筑从“无名旧屋”变身“文化地标”,留存过去,为未来锚定文化坐标。

保护不是将建筑封存在时光里,而是让其“活”在当下。东方书店可转型文化交流空间,延续求知火种;工业厂房能变为文创园区,让老建筑承载新创意;苏式宿舍可做历史民宿,让游客触摸时代温度。合理利用,让历史建筑的价值从名单走进生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文化根脉在传承中焕新。

历史建筑保护,是全民参与的“大合唱”。公示是文化邀约,每个昆明人都能成为守护者。我们可以参与修缮讨论、用镜头文字记录故事、维护周边环境,让“守护”成为城市共识。当众人携手,这些建筑将挣脱被遗忘的命运,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财富。

公示第七批历史建筑,是昆明献给历史的敬意。18处建筑,是留给未来的礼物。以守护延续文化根脉,让历史建筑在现代城市闪光,昆明方能成为“记得住历史、留得住乡愁”的文化之城,让每寸土地流淌厚重鲜活的记忆 。(评论员 张翰霖)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