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文类 正文
【昆明第四届融媒体网评大赛】菌菇科创:新质生产力点亮春城发展新图景
昆明信息港    06-12 10:24:39

云南的山林里,曾藏着“野生菌的浪漫”,却也困于“靠天吃饭”的局限。如今,人工培育牛肝菌等珍稀菌种的技术突破,恰似一束新质生产力的强光,穿透产业迷雾,解码着春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密码,更勾勒出“六个春城”建设的鲜活注脚。

科创破冰:打破壁垒的“菌界突围”

在食用菌领域,牛肝菌人工培育曾是国外垄断的技术高地。云南科研团队历时十余年,攻克菌种分离、环境模拟等难题,成功实现牛肝菌“从野到驯”的跨越,拿下自主知识产权。这并非个例——羊肚菌工厂化种植、松露仿野生培育的突破,让春城在“菌菇科创”赛道上领跑。省农科院的实验室里,培养皿中跳动的菌丝,不仅是科研突破的见证,更彰显“创新春城”对核心技术的执着,为产业发展筑牢科技根基。

产业聚变:富民兴滇的“蘑力引擎”

技术破壁后,“科创之花”结出“产业之果”。曲靖的菌菇种植基地里,标准化大棚取代了山林野采,人工牛肝菌亩产值突破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家门口务工+土地流转分红”。更具想象力的是产业链延伸:冻干菌菇飘向全国餐桌,菌菇酱成为伴手礼新宠,甚至催生出“菌菇采摘体验游”,将农业与文旅深度融合。从“卖原料”到“造品牌”,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特色菌菇产业正重塑“产业春城”的增长曲线,让“致富伞”撑得更稳、更宽。

生态共生:绿美春城的“生长智慧”

过去,野生菌过度采摘让山林生态“喘不过气”;如今,人工培育构建起“生态友好型增收”模式。玉溪某山区,曾经的盗采者变身菌菇种植户,“保护菌种→人工培育→反哺山林”的闭环,既让野生菌资源休养生息,又保障市场供应。这种“发展与保护共生”的逻辑,正是新质生产力的绿色表达——以科技手段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为“生态春城”写下生动注脚,更诠释了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从实验室的突破,到田间地头的繁荣,再到山林生态的守护,菌菇科创的故事,是新质生产力赋能春城的缩影。它串联起“创新、产业、生态”的发展脉络,更呼应“六个春城”的建设愿景:科创为骨,撑起发展脊梁;产业为肌,积蓄富民动能;生态为脉,涵养绿美底蕴。当这股“蘑力”持续涌动,新质生产力的火种必将燎原,照亮春城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前程。(评论员 骆欣)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