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文类 正文
【昆明第四届融媒体网评大赛】云南旅居转型升级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昆明信息港    06-12 10:53:36

当游客乘坐蓝花楹主题巴士穿行于昆明街头、当年轻人在哈尼梯田畔租下一亩菜地体验“柴米油盐才叫日子”的踏实、当藏族群众卓玛七林的日常放牧成为游客向往的“景点”——“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正以沉浸式体验的浪潮,重塑着彩云之南的文旅图景。

近年来,云南文旅产业正经历一场由表及里的深度蜕变,传统“打卡式”观光正让位于多维体验的沉浸之旅:蓝花楹从观赏品升级为融合咖啡市集与低空经济的创意媒介;斗南花市将鲜切花与非遗工艺巧妙融合;普达措牧民的自由放牧生活成为动人的风景线。同时,政策驱动同步发力,多部门联合打造“旅居+”产品体系,通过政策集成与服务优化,显著提升了旅居便利性与体验丰富度。云南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从“观光”到“旅居”,从“流量”到“留量”,背后是“生活场景”本身作为核心吸引力的价值觉醒——游客不再只是匆匆过客,而是成为“云南生活”的短暂参与者与深度体验者。

然而,蓬勃图景之下仍面临挑战:市场乱象、消费不透明、强制购物等问题亟需监管部门亮出监管利剑,以“零容忍”态度严查严惩;长期旅居所需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配套仍需加速完善,以提升旅居者舒适度与归属感;乡村文旅项目也需警惕同质化陷阱,唯有深挖在地文化、保持独特性,方能避免“千村一面”,这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践。

要让“云南生活”的召唤力生生不息,必须正视挑战,实现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的互促升级。一方面,监管利剑须持续高悬,利用数字技术健全市场诚信体系与动态监测,守护“旅游天堂”的金字招牌;另一方面,乡村旅居应超越民宿与风景的表层结合,深化“村集体+经营主体+村民”的共赢模式,在“企业有钱赚、农民有收入、集体有积累”的良性循环中激发内生动力。唯有将旅居者的“诗意栖居”与本地村民的“美好生活”目标同频共振,方能使文旅热度转化为乡村持久振兴的动能。

当云南“旅居”真正升华为引人驻足、安心融入的“留量”,当游客的“向往的生活”与村民的“奋斗的好日子”同频脉动,云南所呈现的便不仅是自然风光的美学,更是一种可持续、可共享、有温度的生活美学。乡村振兴的文旅引擎正在云岭大地轰鸣,云南用实践证明:文旅产业的升级不仅是吸引游客的磁石,更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重塑乡土价值的核心引擎——它让青山绿水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可体验、可参与、可共享的可持续发展范式,最终在云岭大地上书写出生活美学与经济繁荣交相辉映的发展篇章。(评论员 刘怡彤)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