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文类 正文
【昆明第四届融媒体网评大赛】南博会看昆明向“开放前沿”挺进
昆明信息港    06-19 17:56:44

6月19日,南博会再次在昆明拉开帷幕,73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家企业共赴“东方之约”,这不仅是经贸合作的盛会,更是昆明以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在省委“3815”战略指引下,昆明正以绿色能源、数字技术、跨境合作三大支点,撬动 “六个春城”建设的宏伟蓝图。

绿色引擎:从 “云电” 到 “云链” 的产业跃迁:在南博会绿色能源馆,云南的光伏组件与南亚的水电设备交相辉映,展现着“风光水储”一体化的能源革命。作为全国首个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 1 亿千瓦的省份,云南正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隆基绿能在曲靖建成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生产基地,通威股份在保山布局“硅料 — 电池片 — 组件”全产业链,而中老铁路跨境电力贸易通道的建成,更让“云电” 照亮东南亚的夜晚。

绿色转型并不停留在能源领域。在滇池沿岸,58片湿地构成的生态带,正通过“湿地 + 旅游”模式实现生态价值转化:2024 年,滇池沿岸46个重点村形成消费性业态874个,客流量超千万,人均增收近千元。百草村依托云南白药发源地的历史底蕴,打造 “中草药种植 + 康养旅游”综合体,让传统中医药文化在现代康养产业中焕发新生。

数字赋能:从“数字丝路”到“智慧春城:南博会首次设立的数字贸易馆里,区块链技术让跨境农产品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全程溯源,而 Wigain XR 智能眼镜更让观众提前体验到空间计算技术重塑生活的魅力。其实,这种数字基因早已融入昆明的城市血脉:官渡区数据贸易产业园通过“数字 + 物流”模式,实现鲜花果蔬 48小时直达周边国家;昆明国际通信出入口局的建成,将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数字高速公路”。

在消费领域,昆明入选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为抓手,推动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当前全市已建成 67 个试点社区,2.4 万个商业网点覆盖 129.88 万居民,社区居民综合满意度达 94%。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直播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2024 年,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活动 2000场,创造 170多亿会展业经济收益,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 1500 亿元。

开放枢纽:从“地理边缘”到“开放前沿”中老铁路通车三年来,累计发送旅客超 5300 万人次、货物超 6000 万吨,运输网络覆盖 19 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区域互联互通的“黄金走廊”。依托这条“钢铁丝路”,昆明打造“中老铁路 + 跨境电商”模式,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的电子产品通过铁路 48 小时直达昆明,再发往全国市场。与此同时,云南创新推出的“澜湄签证”和“三免三便利” 政策,让湄公河五国客商享受到免费保税仓、市场采购贸易物流便利等红利。

南博会本身就是开放合作的缩影。从 2013 年的 “南亚国家商品展” 到如今的国际盛会,累计吸引 1.8 万余家企业参展,实现外贸成交额超 1000 亿美元。本届展会首设 “南博发布厅”,为中外企业提供新产品首发平台;斯里兰卡主题国和泰国特邀伙伴国的参与,更让南博会成为 “一带一路” 倡议的重要支点。

未来密码:从 “要素驱动” 到 “创新驱动”:在南博会精品生活馆,国瓷永丰源的 “西湖蓝” 餐具与云南斑铜摆件共展东方美学,澳门手信礼盒与元江茉莉花酒同台竞技,文化与生活的交融,正是昆明打造 “世界春城花都” 的生动注脚。滇池畔的“旅居云南”馆,中医药标准化服务与跨境康养路线的展示,预示着昆明正从“旅游城市”向“康养目的地”升级。

昆明正以新质生产力重构城市发展逻辑:在绿色能源领域,计划到 2027 年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 1.5 亿千瓦;在数字经济领域,2024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12%;在跨境合作领域,中老铁路沿线已布局 8 个产业园区,形成 “通道 + 枢纽 + 产业”的联动发展格局。

站在南博会的历史节点回望,昆明从“地理边缘”到“开放前沿”的蝶变,正是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当滇池的波光映照着制造业馆的机械臂、境外馆的冰酒和精品生活馆的 MR 眼镜,“开放春城”正在书写创新密码 —— 以绿色为底色、以数字为画笔、以开放为引擎,在“六个春城”的宏伟蓝图上,勾勒出未来城市的无限可能。(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陈秋月)

编辑:孙红亮    责任编辑:周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