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杨彦蓉/图))
6月10日,一架有"LABUBU"附身的彩绘飞机在长水机场引发关注,昆明文旅这次"会飞的联名"迅速登上了热搜。这个广受大众关注的卡通形象,由香港设计师打造,是盲盒产品中的新宠。LABUBU和空客飞机的联动,成功为昆明文旅宣传助力。这种打破常规的跨界尝试,不仅刷新了公众对文旅宣传的认知,更在年轻群体中掀起"打卡拍照-社交传播-文化认同"的裂变效应。
传统文旅宣传常停留于本土特色产品或景点罗列的窠臼中,而昆明文旅深谙年轻群体的传播逻辑,不再停留于单纯的本土符号输出,而是创新地将文化符号转化为情感载体。LABUBU彩绘飞机看到了对于新兴文化载体的认可,同时让文化输出从单向传播变为同频共振,易于同年轻群体建立情感链接。彩绘飞机用"萌系暴击"完成文化渗透——当游客在社交平台晒出有LABUBU附身的客机时,昆明文旅形象已悄然植入到他们的数字记忆之中。
这场营销的精妙之处在于构建了完整的文旅消费链路。既增加了大众对于到访昆明的期望,以LABUBU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同时,乘客落地后可前往昆明机场或景点附近购买相关联名文创产品。这种双向“种草”的模式,将单次宣传转化为持续的文化消费场景。正如故宫文创通过"朕已阅"胶带打开市场,昆明文旅也希望借此证明:当IP形象成为文化体验的超级符号,就能撬动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化。
这架彩绘飞机映入眼帘,也让昆明文旅的创新启示愈加清晰:在文旅同质化竞争的红海中,真正的破局之道不在于堆砌景点,而在于创造能让年轻人"会心一笑"的文化记忆点。正如贵州九洞天景区以“今日走过了所有的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的幽默话语化解登山疲惫,昆明彩绘飞机用萌趣消解文化距离——当文旅宣传学会用Z世代的语言"撒糖",那些沉睡的文化基因,终将在年轻群体中焕发新生。(评论员 董杨彦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