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文类 正文
【昆明第四届融媒体网评大赛】新质生产力在社区沃土绽放“幸福花”
昆明信息港    07-03 11:41:19

近年来,昆明市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而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而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工厂车间的“智慧引擎”,更是千家万户的“幸福密码”。

新质生产力在社区的“破土萌发”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社区是新质生产力最生动的“试验田”,要注重在“新”字上下功夫,结合时代背景、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工作理念、思路、机制和方法,将发展动能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的幸福图景。不知不觉中“智慧+”已悄然融入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官渡区双桥社区的云平台中心打破“人管城”的固有模式禄劝县咪油社区的“智慧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一屏管社区”这些“小而美”的创新实践,正是新质生产力“以人为本”的核心注解——技术温度,在于让每个普通人触手可及。

人才汇集激活社区“造血功能”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人才是社区治理的“砥中石”、“造血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社区工作更要注重因地制宜建立灵活多元的人才培养制度,加强对社区专职工作者人才梯队建设,注重从源头上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积极吸纳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等,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建立社区工作者后备干部库,制定培养方案,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改革活水浇灌基层“创新土壤”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打破制度藩篱,激发基层“首创精神”。社区要与企业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反馈居民诉求,协调解决用工、交通等问题,助力新能源电池、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项目快速落地。这种“产城融合”的模式,不仅为居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更将产业发展的红利反哺社区建设,形成了良性循环。 近几年,社区工作也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协同作战,群众需求为落脚点,将社区共建单位、政策等结合起来,不断激发社区造血能力,推动居民需求与社区共建单位的服务精准对接,持续引进为民服务项目,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助力社区高质量发展。让政策与民意同频共振。(评论员 速宇)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