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市中医医院的自助挂号机器屏幕上,“无须再次挂号,直接签到即可看诊”等醒目红字映入眼前。以往患者挂号看病时,若相应的检查检验项目在医生坐诊期间未完成或未能出具报告,则需重新挂号。当下,解决重新挂号的麻烦,为慢性病患者省下挂号费,才是最实在的“民生温度计”。
2024年5月,昆明市卫健委在全市公立医院启动“首诊惠民行”试点工作,“一次挂号、首诊负责、零元续诊”于今年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政策规定患者如因当天不能取得检查报告而未完成诊疗,之后可以携带报告结果到医院同一院区、同一科室完成诊疗,无须再次挂号,并按照2个正常序号、1个续诊号的规则就医。
政策出台背后是昆明市医疗服务供需矛盾的现实映照。2024年数据显示,昆明市中医医院管理的糖尿病患者,1年复诊率达70.83%。这类患者因病情检查结果滞后,需多次挂号,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更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作为“3815”战略中“三年上台阶”阶段的重要民生工程,该政策的落地恰逢其时,呼应了全省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战略要求,让医疗改革的红利真正触达群众身边。
服务好不好,看百姓跑腿多不多;政策好不好,看百姓钱包鼓不鼓。“首诊惠民行”直击患者因未及时完成检验检查而需重复挂号的困境,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为患者续诊提供了更方便的服务。截至目前,该政策已使全市超25.51万名群众受益,惠民费用近200万元。这一串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就医成本的切实降低,这一创新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了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群众平等享受优质医疗资源,为“团结花开、幸福春城”注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温度。
一项政策的落地并非坦途,需要短期“补血”与长期“造血”双管齐下。短期看,复诊人群判断可借鉴昆医大附一院AI导诊系统的成功经验,融合电子健康档案与惠民续诊功能,实现检验结果自动推送、复诊预约智能提醒;而面对老年群体,则应保持人文关怀,让智能设备从“拦路虎”变为“好帮手”。长期看,人才培养是关键,可依托县域医共体建设,将“首诊-续诊-随访”的全链条服务能力纳入全科医生培训体系,通过“县管乡用”机制推动优质资源下沉,让基层医疗机构成为政策落地的“神经末梢”。这些环环相扣的举措,既是政策落地的配套支撑,更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的必然路径。
从“挂号难”到“续诊易”,“首诊惠民行”政策的价值早已超越了费用减免的表层意义。它缩小的不仅是就医成本,更是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距离。健康中国的昆明答卷,正以“幸福春城”的笔触,写满“以人民为中心”的温暖注脚。(评论员 陈依凡、德吉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