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文类 正文
【昆明第四届融媒体网评大赛】让更多的“吃瓜群众”吃上云南西瓜
昆明信息港    07-07 16:18:02

在中国夏季消费的舞台上,西瓜无疑是最具国民度的水果。长期以来,中国西瓜产业的重心集中在黄河淮海和长江流域,河南、山东、江苏3省贡献了全国近40%的产量。然而,运满满数据显示,2025年1—5月,西瓜发货量TOP5省份中,云南位居榜首,西双版纳和德宏以合计 400多万吨的发货量霸榜TOP2城市。云南并非传统西瓜优势产区,却成功逆袭,成为全国“吃瓜群众”的供应商,这背后蕴含着云南农业打破自然禀赋限制、创造比较优势的深层逻辑。

云南西瓜产业的崛起,关键在于错季种植与品质差异化战略。云南凭借独特的气候条件,西瓜上市时间比北方主产区提前2—3个月,填补了市场空窗期。在其他产区西瓜尚未成熟时,云南西瓜已抢先登陆市场,满足了消费者尝鲜的需求,从而获得了市场先机。这种错季种植模式,让云南西瓜避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以“早”取胜,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云南各地采用“露天种植+沙质土壤”的天然组合,生产出的西瓜“果皮薄、瓜瓤脆,水分足、口感好”,形成了鲜明的品质标识。普洱市澜沧县的“音乐西瓜”更是将文化元素注入农产品,通过“听着音乐长大”的营销故事,打造出差异化品牌,甚至远销内蒙古、新疆等地。云南西瓜不仅在时间上占得先机,更在品质和品牌上脱颖而出,在“吃瓜江湖”中站稳了脚跟。

云南西瓜产业的成功,是对传统农业发展观念的突破。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往往受限于自然禀赋,认为只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才能发展优势农业产业。然而,云南西瓜产业的崛起表明,自然条件并非决定农业发展的唯一因素。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即使自然禀赋不突出的地区,也能创造出独特的比较优势。云南利用自身气候多样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品种和种植方式,将气候条件转化为错季种植的优势;通过优化种植环境、提升西瓜品质、打造差异化品牌,赋予了农产品更高的附加值。与此同时,物流的改善与便捷,直播带货等网络销售的普及,让西瓜这种重量大的农产品也有了全国性销售的可能和商业价值。

这一成功案例对云南其他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近年来,云南在咖啡、中药、蓝莓等特色农产品领域不断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西瓜产业的成功经验表明,这些特色农产品同样可以通过错峰上市、品质提升和品牌塑造,创造出更大的市场空间。例如,云南咖啡可以通过调整种植和采摘时间,避开国际市场的供应高峰期,以新鲜的咖啡豆抢占市场;中药产业可以深入挖掘中药材的道地性和独特功效,打造高品质的中药品牌。

在云南西瓜产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看到了农业创新的无限可能。它不仅仅是一个产业的崛起,更是一种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云南农业通过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比较优势。这种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对于推动云南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云南应将更多的“小特产”做成“大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农业市场中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让“吃瓜江湖”的精彩故事,在更多的特色农产品领域续写新的篇章。(评论员 邓宏卫)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