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于2020年9月进入某科技公司工作,2021年9月、2022年9月双方两次签订一年期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合同到期后,双方未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刘某也未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其仍在该公司工作至2024年4月,同年6月,刘某申请劳动仲裁,请求裁决某科技公司向其支付2022年11月至2023年9月期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该科技公司提出仲裁时效抗辩。
1.公司是否应当支付刘某二倍工资差额?
2.公司辩称“已过仲裁时效”是否成立?
二倍工资,一部分为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另一部分为用人单位依法应当额外支付的“工资”,亦即二倍工资的差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续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
本案中,某科技公司应当向刘某支付2022年11月至2023年9月期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
正常工资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四款规定,无仲裁时效限制。
双倍工资差额部分,根据第一款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合同到期未续签,从满1个月后起算)。
本案公司提出的仲裁时效抗辩部分成立,但其应当支付二倍工资差额的时效期间并未完全超过仲裁时效期间,仲裁委员会对刘某的仲裁请求予以部分支持。
某科技公司支付刘某2023年7月至9月期间的二倍工资差额。
公司不续签合同? 记得主动提出!连续两次固定期限合同后,可要求签无固定期限合同。
时效很重要! 权益受损后1年内必须申请仲裁,否则可能像刘某一样丢掉部分赔偿。
留证据! 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沟通记录都是维权关键。
合同管理不能马虎! 到期前1个月就要和员工协商续签或终止。
员工拒签? 必须书面通知终止劳动关系,否则可能赔双倍工资。
“忘记”不是借口,法律不会给疏忽留余地!
合同到期未续签=企业法律风险+员工维权机会!及时续约才能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