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之变:“高原明珠”重绽生态华彩,点亮绿色发展新图景
滇池,作为昆明的 “高原明珠”,不仅是昆明的母亲湖,更是维系区域生态平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昆明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推动滇池绿色发展,让这颗明珠重焕光彩,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同共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回首往昔,滇池也曾遭受严重污染的困扰。随着城市规模扩张、人口增长以及产业发展,滇池生态不堪重负,水质一度恶化至劣 Ⅴ 类,成为中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但自 1996 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的 “三河三湖” 之一后,昆明市打响了滇池保护治理的攻坚战。多年来,昆明市坚持系统治理思维,统筹推进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科学补水、精准防控等一系列举措。通过大规模雨污分流改造,主城建成区雨污分流区域占比从 “十三五” 时期的 34.81% 飙升至 89.85%,滇池流域 790 个自然村基本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生活污水处理率超 90%,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水入湖。
如今,滇池治理成效斐然。滇池全湖水质已连续 7 年保持 Ⅳ 类,实现了从劣 Ⅴ 类到 Ⅳ 类的历史性跨越。湖滨生态屏障基本形成,6.29 万亩的环湖生态带如绿色项链环绕滇池,平均宽度约 200 米,植被盖度高达 80% 以上。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植物物种从 232 种增至 303 种,鸟类从 89 种激增至 175 种,鱼类从 23 种恢复到 26 种,滇池金线鲃等土著鱼类种群逐步壮大,喜清水的海菜花等水生植物重现滇池,生态系统正逐步恢复往日生机。
滇池绿色发展不仅带来了生态效益,更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活力。滇池绿道宛如一条生态纽带,将沿线的生态湿地、文化景区、传统村落和田园风光串联起来,成为市民休闲、游客打卡的热门之地。滇池沿岸 46 个重点村借势发展,打造特色乡村旅游,2024 年客流量超千万人次,营业收入达 5.4 亿元,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真正将 “绿水青山” 转化为 “金山银山”。绿色产业蓬勃兴起,生态农业、绿色制造、生态旅游等产业方兴未艾,推动昆明经济向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滇池的绿色复苏,正强劲释放生态红利。蜿蜒的滇池绿道,串起湿地、景区、古村与田园,成为市民乐享、游客向往的生态廊道。沿岸46个重点村借势发展特色乡村游,2024年吸引游客超千万人次,创收5.4亿元,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生态农业、绿色制造、生态旅游等产业蓬勃兴起,有力驱动昆明经济向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今后,滇池绿色发展仍需持续发力,让 “高原明珠” 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评论员 王富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