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嘱托言犹在耳:“要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这为昆明标定了发展的永恒坐标——守住生态“高颜值”,方能激活发展“高质量”。绿色发展这条路并不是选择题,而是昆明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的必由之路。
筑牢绿色屏障,生态“高颜值”驻颜有术。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生态地位重要,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为守好蓝天碧水净土,昆明持续深入打好生态保卫战,筑牢绿色屏障。蓝天保卫战中,昆明率先亮剑。全省首部《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出台,让治污有了坚实的法律依托;与周边州市携手构建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打破了地域壁垒;创新的空气质量预报预判机制,让治污更具前瞻性。如今,“昆明蓝” 已成为城市最耀眼的底色,空气质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前五,抬头可见的澄澈天空,是这座城市递给世界的绿色名片。碧水保卫战中,昆明以 “三水” 统筹为钥,打开了河畅水清的画卷。从水污染防治行动方案的印发,到与各县(市、区)签订的水质目标责任书,从水体污染物的溯源分析,到精准施策的治理行动,昆明以 “保好水、治差水、稳饮水” 为主攻方向,让每一条河流都焕发新生。如今,盘龙江碧波荡漾,滇池沿岸柳绿花红,一幅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的生态画卷正徐徐铺展。土壤保卫战中,昆明以 “无废城市” 建设为抓手,织密土壤防护网。大量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完成,重点监管企业排查整治落地见效,耕地质量监测实现数字化管理…… 一系列举措让昆明的土壤环境持续稳定向好,为城市的生态根基注入了持久活力。这道融制度筋骨与行动血肉的绿色屏障,正是昆明守护生态 “高颜值”、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与根基。
打通转化通道,生态“高颜值”去腐生肌。生态优势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具潜力的发展优势。昆明深谙此道,着力探索生态价值实现机制,架起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之桥,让生态 “高颜值” 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是转化通道畅通无阻的生动呈现。昆明滇池,47个重点村因地制宜打造 “一村一主题” 特色风貌,136 个村庄完成人居环境整治,绿美乡村如珍珠般散落滇池湖畔,海晏村便是其中的典范。依托滇池风光与古渔村文化,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焕发新生,如今多家商户在此扎根,民宿、咖啡馆、旅拍等业态交织,成为网红打卡地的同时,更让村集体经济节节攀升。2024 年一季度,昆明接待游客7987.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22.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14.7%,生态旅游的强劲势头,正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汩汩清流。
驱动绿色创新,生态“高颜值”焕亮夺目。守好生态“高颜值”,激活发展“高质量”,核心引擎在于科技创新驱动下的发展范式变革。在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进程中,昆明注重培育和发展绿色产业,以科技创新为翼,推动环保、新能源产业乘势而上。云南锗业光伏级锗晶片项目投产、云南宇泽半导体单晶硅拉棒及切片项目落地,加速构建 “硅光伏” 全产业链集群,绿色能源成为工业增长的新引擎;依托优质生态资源,康养旅游、生物医药等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昆明“健康生活目的地” 的名片愈发闪亮。
生态优势不仅为昆明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成为吸引人才、技术和资金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的宜居宜业水平,使得昆明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为高质量发展集聚了强大的要素资源。
守住生态“高颜值”,激活发展“高质量”,是一场面向未来的主动进击,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最响亮的回应。未来,昆明将继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守护好生态环境,在实现生态 “高颜值” 与发展 “高质量” 的良性互动中让 “春城” 永葆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底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典范。(评论员 曾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