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年,我们都能看到“某某因忘带身份证无法进入高考考场”的新闻。而2025年6月7日至9日高考期间,昆明市政府服务局在全市33个高考考点部署了“e办通”自助服务终端,安排专人服务保障,帮助65名考生现场打印临时身份证证明,解决了考生的后顾之忧。
从2022年开始,昆明市已经连续四年依托“e办通”自助服务终端,共为266名考生提供了这项服务,成为全国率先在高考考点为广大考生提供现场临时身份证证明自助办理的城市之一。
“e办通”不只是高考“救急站”。截至目前,它已集成245项高频政务服务,包括临时身份证明、社保参保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公积金查询、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异地就医备案回执、驾驶证信息查询、残疾人证挂失补领、法律援助预约等,覆盖公安、人社、医保、不动产、公积金、司法、残联、交通、民政9大领域——把原本要跑9个窗口、花2–3天的业务,压成“3分钟、一页纸、零跑动”。与传统窗口相比,它实现了“自助办、就近办、异地办”:终端已部署在204个点位,社区里的大爷遛弯时可顺手打印养老金发放记录,火车站外来务工人员下车就能拿出社保缴费凭证,商场里的白领买杯咖啡的工夫即可办好公积金缴存证明,医院急诊大厅深夜11点仍能刷出医保参保证明,真正做到“24小时不打烊”。
昆明政务服务小程序——e办通服务
与深圳“粤智助”侧重社区场景、杭州“市民卡”深度绑定本地户籍不同,昆明把终端直接塞进高考考点、地铁换乘站、三甲医院等“人生关键节点”,首创“战疫式”精准投放:粤智助像贴心“社区管家”,市民卡更像“本地会员卡”,而e办通把自己变成了“城市应急百宝箱”,让数字化服务第一次穿透教育公平的“最后一厘米”,也让异地办事不再是难题。
昆明e办通、深圳粤智助、杭州市民卡五维度对比
正是这样的精准嵌入,让“e办通”远非一台冰冷的机器——它是制度革新与民生期盼的“双向奔赴”。
它植根于昆明坚实的数字政府底座,贯通公安、人社、医保等9大领域的数据壁垒;它融通了“政策”与“人”的距离,让高考生、务工者、老人、异地客,都能平等触达服务。它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化身为可感、可触的民生暖流。更重要的是,它淬炼出一套可复制的“昆明模式”:将政务服务精准嵌入人生的关键时刻,让数字化真正服务于人。
“通”的本质在于打破壁垒、实现数据的深度联通与共享。它让昆明模式成为全国构建泛在可及、智慧精准、公平普惠数字政府的生动注脚,更在“好办”到“爱办”的体验跃迁中,沉淀出治理现代化的温度与厚度。"(评论员 马雨彤 王圣依 李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