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文类 正文
【昆明第四届融媒体网评大赛】春日市集:市井活力孵化新质生产力
昆明信息港    07-15 10:36:16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昆明春季市集中有着最本真的呈现:一杯咖啡里有高原阳光的味道,一件手作里有民族智慧的沉淀,一场市集漫步里有慢下来的生活节奏。本地人在熟悉的烟火气中重拾文化自信,外地人通过一杯手冲咖啡读懂昆明的精神内核。这种生活方式的独特性,在于它将自然禀赋、民族文化与现代审美无缝融合,既保留着乡土的温度,更折射出一座城市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城市治理创新中的深层探索,为新时代城市发展提供了富有价值的昆明答案。

城市治理的本质,是让规则与烟火气达成和解。昆明没有用一禁了之换表面整洁,而是通过柔性管理让市集活而不乱:划定潮汐摊位区、制定商户自治公约……当管理从“管制”转向“服务”,市井活力与城市秩序便有了共生的可能。这种治理智慧,恰是对“城市为人而建”的生动诠释。 

而打造城市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系统性变革,昆明春季市集恰是这一理念的鲜活注脚。市集打破了传统消费场景的边界,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动能,推动“文化+消费”的融合创新。在这里,蓝花楹不再是昆明的季节限定单品,而是通过创意设计融入文创;地方特色物产如咖啡、茶叶摆脱了单一的原材料属性,借助场景化体验成为文化符号。这种转化不仅激活了沉睡的文化资源,更催生出新的消费需求、就业形态和产业赛道,形成从文化赋能到消费升级、产业转型的正向循环,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了从民间生长的实践路径。

这种生长性恰恰契合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它不依赖传统规模扩张,而是通过要素重组实现价值跃迁。市集作为开放平台,让小商户、手艺人、创意者等微观主体获得了参与城市经济循环的机会,无数涓滴之力汇聚成创新发展的洪流,这正是昆明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中“藏富于民、聚能于市”的独特智慧。

昆明春季市集的实践揭示了一个被忽视的发展命题:当许多城市沉迷于宏大叙事的比拼时,这座城市正以市井烟火为切口,重新定义城市发展的价值坐标。 这种发展逻辑的本质,是对“城市为人而建”的本源回归,当城市不再将现代性等同于钢筋水泥的堆砌,而是尊重文化基因的自然生长、鼓励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才能真正构建起让人眷恋的生活容器。昆明的探索证明:城市发展的终极竞争力,从来都藏在普通人触手可及的烟火气里,藏在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的日常实践中。这或许是破解“千城一面”困局的通用解法——让发展回归人本,让进步充满质感,城市才能在时代浪潮中锚定独特的坐标。(评论员 常梦倩、高敏、钟海琦 )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