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的绚丽图景中,昆明正以新质生产力为画笔,精心勾勒 “智慧春城” 的美好蓝图。从盘龙江畔的智能灯杆到滇池岸边的生态监测终端,从政务大厅的 “刷脸办事” 到社区里的智慧养老服务站,这座四季如春的城市,正用数字技术重新定义着 “春城” 的内涵与外延。
智慧春城,是产业升级的 “助推器”。昆明深知科技创新的力量,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产业变革。在滇中新区,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链成群;在昆明经开区,智能制造企业用数字化改造传统生产线。同时,“数字昆明” 蓝图中,区块链、人工智能与农业、文旅深度融合,“云花”“云药” 等产业智慧化升级,从 “制造” 迈向 “智造”,让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为 “产业高地、实力春城” 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智慧春城,是生态环境的 “守护者”。昆明将智慧技术与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合,用 “智慧滇池” 系统守护绿水青山,整合全市地表水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数据,为滇池流域保护、排污监控等提供坚实技术支撑。昆明东川、宜良、普洱等地的“光伏 + 高原特色农业” 模式的推广,更是让新质生产力成为生态价值的放大器,让“高原明珠、绿美春城”的底色更加亮丽。
智慧春城,是便民服务的 “践行者”。昆明市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完成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医疗等 48 个重点应用场景,初步实现城市治理从信息化、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变。143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764 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连通云南政务服务网,让市民办事更便捷。同时,智慧就业、安居昆明等应用的推广,也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了智慧化带来的红利。
智慧春城,是文旅发展的 “新引擎”。斗南花市的 “数字拍卖” 让鲜花24小时飞往全球,“云子围棋” 用非遗技艺对话人工智能,“智慧文旅” 平台为游客定制 “春城慢生活”。技术赋能之下,历史文脉与未来场景交织,为 “辐射中心、开放春城” 增添了独特魅力,也让游客对 “幸福和谐、宜居春城” 充满向往。
当一朵玫瑰拥有芯片、一片湖泊可以预测、一座城市学会自我迭代,“春城”就不再只是气候意义上的春天,而成为数字时代中国城市的“春之样本”。昆明的实践告诉我们:所谓智慧城市,最终要回答的不是“技术有多新”,而是“人因此获得了多少自由”。如果数据能让花农睡个安稳觉、让老人独居而不孤独、让游客在翠湖边多停留三分钟,那么昆明就完成了从“智慧”到“温度”的伟大一跃。(评论员 赵穆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