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文类 正文
【昆明第四届融媒体网评大赛】新质生产力:让旅居资源成为春城民生升级的新引擎
昆明信息港    07-16 10:33:54

春城,一个名字便自带诗意的地方。

随着云南旅游品牌的打响,昆明也不断吸引着无数外省游客前来旅居。但是,如何让这些流动的旅居资源落地转化为本地民生资源,是春城昆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现在,新质生产力的崛起,恰如一把钥匙,正在打开旅居与民生共融的新生态之门,推动旅居资源成为春城民生升级的新引擎。 

旅居介于旅游与定居之间,是指人们在常驻地以外长期连续停留,深度融入当地社会与自然环境的一种生活方式。与传统旅游相比,凡是满足异地居住、在地融入和时间延续这三种属性的生活方式都可以算作旅居。

游客短暂停留、消费流于表面、无法为本地民生经济带来持久价值,也难实现业态反哺,这是旅居经济作为一种“候鸟迁移型经济”长期存在着的难题,但新质生产力的介入,正在不断完善这一逻辑。在昆明,智慧旅游平台的普及使得精准的民生服务有了游客真实消费数据作为依据,便于服务政策的及时灵活调整,更加贴近游客需求。外来青年民宿老板联合社区开设特色手工艺作坊,在丰富游客体验的同时,又为本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游客不再是匆匆过客,而是民生升级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创新与协同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所在。昆明及时对接旅居资源与民生发展需求,打造了“旅居+”生态圈。通过共享经济模式,空置房源被改造为长租公寓,缓解了游客住宿成本压力,同时又盘活了存量资产。基于游客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本地医疗机构推出季节性康养服务,让旅居消费直接反哺公共健康产业。

然而,生态再造也伴随风险。过度依赖数据可能忽视人文关怀,算法推荐的“精准服务”或许会削弱城市的文化多样性。同时伴随着大量旅居游客的涌入,区域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带来矛盾与冲突。

旅居资源与民生的共融,仅是昆明“六个春城”建设的缩影。当新质生产力将游客的“诗意栖居”转化为市民的“实意幸福”,春城便不再是地理概念,而是一种发展范本。未来,随着绿色能源、数字政务等领域的持续创新,昆明或将成为一座“旅居友好型”与“民生普惠型”并重的标杆城市。

机遇往往与风险并存,新质生产力之路并非坦途,其潜在的各种矛盾仍需保持警惕。当然,我们也应心存希望,春城的实践正在展示出新质生产力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有温度的桥梁——它连接远方与家园,让每一份旅居的期待,都能落地为民生的答卷。(评论员 杨紫娟)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