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彩云之南的广袤大地上,云南省博物馆宛如一座文化宝库,静静矗立,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馆内的文物,每一件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沉默不语,却又仿佛在无声地呐喊,将云南千年来的文明一一展现。而在这看似静态的文化土壤中,却涌动着源源不断的活力,奏响了一曲 “动” 与 “静” 交织的文化乐章。
(插画:云南省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的志愿者团队,便是这乐章中灵动的音符。自 2005 年成立以来,这支队伍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发展成如今的燎原之势,成员已达四百余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却因对文化的热爱汇聚于此。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热情与专业,为游客讲述着文物背后的故事。在展厅中,你常常能看到志愿者们耐心地为观众答疑解惑,从古老的青铜器到精美的书画作品,他们的讲解让冰冷的文物瞬间有了温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少儿博物说” 板块,博物馆积极招募 10-14 周岁的青少年,经过专业培训,让这些小志愿者们走上讲解岗位。他们以孩子独特的视角和纯真的语言,将云南文化传递给同龄人,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形成了文化传播的良性循环。
(插画:小志愿者在讲解文物)
为了提升自身的吸引力,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感受云南文化,云南省博物馆可谓 “花招” 百出。各类文博活动接连不断,令人应接不暇。从纪念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专题展,到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书画厅更是成为艺术爱好者的天堂,一场场丹青盛会,将宋、元、明、清等各朝代名家作品呈现在观众眼前,让大家领略到中国传统书画的独特魅力。这些展览,犹如一扇扇窗户,让人们透过它们,看到了云南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与其他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也看到了云南文化的包容与多元。
文创产品的开发,也是云南省博物馆让文化 “动” 起来的一大妙招。以壮族非遗银披肩为灵感设计的文创产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既保留了银披肩的精美工艺和文化内涵,又赋予了它新的实用价值和时尚感,成为游客们爱不释手的 “云南记忆”。还有以馆内经典文物为原型制作的钥匙扣、冰箱贴、帆布包等,这些小巧玲珑的物件,走进了千家万户,让云南文化随时随地陪伴在人们身边,真正实现了文化的 “润物细无声”。
在云南省博物馆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云南文化,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时尚。文化的活力被充分激发,城市的文化氛围愈发浓厚。当人们沉浸在文物的魅力中,了解到家乡历史的厚重与辉煌时,内心深处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也油然而生,这无疑为建设幸福春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云南省博物馆会继续在 “动” 与 “静” 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将云南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评论员 王红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