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高原的怀抱中,昆明如同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当飞机降落在长水国际机场,旅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缤纷的花艺装置——鲜花与绿植交织的“春城名片”。走进云南,108公里环滇池绿道蜿蜒如带,串联起沿岸的生态湿地与传统村落,牛恋村、小渔村的青瓦白墙倒映在湖光中,红嘴鸥掠过水面,划出一道自然的诗行。
昆明以“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魄力,正重塑经济地理版图。2024年,这座城市的产业交响曲激昂澎湃: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突破400家,文化产业营收达405亿元。在官渡区,螺蛳湾数据产业园与国际数据交易所构筑起数字产业双塔。新材料与生物医药产业聚链成势,渝昆高铁、长水机场改扩建等“重中之重”项目加速推进,为城市注入硬核动能。
面向世界,云南正以开放包容的新姿态与世界沟通。中老铁路“澜湄号”列车呼啸南下,成为中国与东盟的黄金走廊。云南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规模高居中西部第一,咖啡、鲜切花出口量全国领跑。在磨憨口岸,国际产能合作园一期建设如火如荼,23个超十亿元项目签约落地。
在经济高速发展之际,云南仍不忘“绿美春城”的生态环境建设。滇池的蜕变是生态治理的生动注脚,全湖水质连续7年保持Ⅳ类,阳宗海稳定在Ⅲ类。大理州与丽江市入选国家碳达峰试点,洱海流域的“顺丰洱海模式”成为全国减污降碳样板。此外,昆明实施“百园建设”,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即将亮相,绿道间骑行漫步的市民,成为“公园城市”理念的鲜活代言。
“四季如春”不仅是气候特质,更是营商环境的精神内核。昆明创新推出线上“明白办”,全国首创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和“文创银行”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柔性执法模式重塑政企关系——“预防为主、轻微免罚、过罚相当”的监管新哲学,让市场主体如沐春风,温馨的春城画卷由此绘就。
昆明的民生温度在细微处流淌。在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实践中,孙立刚委员推动的“村播小院”让农特产品飞出山乡,直播电商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医疗资源持续扩容——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即将投用,老年医学与康复特色专科,为“银发春城”提供健康支撑。人民的幸福感在每一处细节中得到提升。
始终保持刀刃向内的改革激发治理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监督执纪,走访企业解决问题,实施实干争先工程等措施推动了昆明市的高质量发展,打造出“踔厉奋发、效能春城”。
今日的昆明,是蓝花楹大道上嬉戏的孩童,是斗南花市午夜交易厅的灯火如昼,更是中老铁路列车驶向远方的汽笛声声。当“六个春城”战略从蓝图化为大街小巷的日常风景,这座城市跳动着创新与传承的韵律。从茶马古道的马蹄声碎,到数字经济时代的比特洪流,昆明始终站在连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文明十字路口,以高原明珠之光,映照一个内陆省份走向世界的自信步伐。(评论员 赵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