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政务工作越来越离不开一面“屏”、一张“网”,“键对键”的沟通方式为了解民意、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极大便利。然而,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错将方式当作目的,过度依赖“键对键”沟通,成为“手机控”,以线上“收到”代替实际“做到”,以数据跑腿代替实地走访,以动动手代替下去走,甚至把和群众面对面当成一种负担,渐渐疏远了与群众的距离,导致一些问题解决不够彻底。以“键对键”代替“面对面”,是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的表现,与党的性质宗旨背道而驰,更与党的工作作风格格不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在网络十分发达的今天,用“键对键”提升工作效率无可厚非,但用数据跑腿取代实地走访、以“动动手”取代下去走,关起门来搞调研,势必会影响科学决策。“键对键”涉及工作方法,“面对面”则关乎能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党员干部时刻不能忘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多到一线转一转,多和群众聊一聊,多些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多些实打实、手把手的指导。
“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如果干部面对群众诉求,只看线上回复消息的速度,不看线下解决问题的程度,只看屏幕上的痕迹,不看线下实打实的实绩,长期以“群里吼”代替“实地走”,接触群众的时间变少,屏幕使用时间变多。长此以往,只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还可能滋生新的形式主义。党员干部不能过度依赖“键对键”沟通,更不能成为被网络束缚的“网络干部”,要坚决防止把“群里布置、线上汇报”当作工作落实,把“转发文件、打卡留痕”等同于实际成效,摒弃“指”上谈兵,树立“老百姓的事比天大”的群众观和“老百姓的事无小事”的服务观,扎扎实实做工作,弯下腰去挑担子。面对面,是我们党开展群众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只有主动走出“电子屏幕”,走进“田间阡陌”,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喝一壶茶,聊一聊家常,摸一摸衣被、揭一揭锅盖,问一问困难、听一听牢骚,才能从基层群众“倒苦水”中找到惠民政策落实的堵点难点痛点,才能真正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让结果和反馈“指日可待”。组织部门要建立以结果和绩效为导向的考评机制,坚决杜绝以单纯的“数据统计”“材料台账”代替对实际工作的评价,把工作实效和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用实干促进民生改善。(评论员 贾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