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昆明教场中路的蓝花楹大道,紫色花海与游人如织的景象,正是这座城市赏花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作为中国花卉产业的领军城市,昆明以花为媒,不仅塑造了独特的城市品牌,更培育出年产值超百亿的“美丽经济”新范式,实现"颜值"与"产值"的双丰收。
昆明以全产业链思维推动赏花经济高质量发展,打破"花开花谢两匆匆"的困局。在种植端,通过温室大棚和花期调控技术,实现"四季有花"的产业基础;在交易环节,斗南花卉市场2024年交易额突破115亿元,成为亚洲最大的鲜花交易中心,构建起辐射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在文旅融合方面,创新打造了多个标杆项目:圆通山百年樱潮通过"樱花+"赋能,赏樱体验再升级,将日均客流量提升至5万人次;蓝花楹艺术节精心设计200米艺术墙绘、8处网红打卡点及"赏花巴士"专线,衍生出3D打印玩具、胸针等文创产品,今年五一期间人流量突破72万人次,带动消费2880万元;斗南花市更打造了"夜间花市+文旅体验"的新模式,让游客感受"花不眠"的独特魅力。
为延伸产业链价值,昆明大力发展花卉精深加工,开发出干花、精油、护肤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数字赋能方面,依托斗南大数据中心,构建"鲜花+电商"新生态;文化创意领域,蓝花楹雪糕等爆款IP产品持续走红。这些创新举措,正在将传统的"赏花游"升级为集观光、休闲、购物、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
当然,要实现"花开四季、客聚全年"的目标,还需在花期调控、服务配套等方面持续发力。从教场中路的蓝花楹到斗南市场的数字化交易中枢,昆明赏花经济的蜕变印证着:唯有贯通"种植-加工-文旅-商贸"全链条,才能让"春城无处不飞花"的盛景,真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评论员 刘旭 赵雯诺 马春燕 刘长所 林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