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最强音,昆明正紧握“高原特色经济”这把无可复制的“钥匙”,全力开启通往全新未来的创新之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曾强调:“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这一重要指示,为昆明依托高原地理优势、走特色发展道路指明了战略方向。省委“3815”战略蓝图与“六个春城”建设目标,也对昆明在高原这片热土上书写创新篇章提出了明确要求。发展高原特色经济,已然成为昆明将自然禀赋转化为竞争优势、将地域特点锻造成发展亮点的核心密码。
科技赋能,高原农业迈向“高精尖”。高原特色农业是昆明经济的传统根基,更是创新驱动下的活力源泉。在科技赋能下,“土特产”正蜕变为高附加值产业。依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力量,花卉、蔬菜、中药材等高原特色品种持续改良。以“云花”为例,通过分子育种等前沿技术,抗病性强、瓶插期长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不断涌现,打破了国外品种在部分品类的长期垄断,使“七彩云南”的品牌价值在国际市场持续跃升。根据《昆明市“十四五”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部署,昆明正着力打造“绿色食品牌”科技创新核心区,通过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高原特色农业领域的高效转化,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让科技之光在红土地上绽放出最璀璨的产业之花。在智慧农业建设上,昆明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花卉种植环境,精准调控水肥,不仅精便省水还显著提升了花卉品质;蔬菜产业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流程溯源,安全高效地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多个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建成,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带动农户增收,巩固了高原特色农业的支柱地位。
绿色为底,高原能源书写“双碳”新篇。绿色清洁能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是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支撑。昆明坐拥丰富水能、太阳能资源,发展绿色清洁能源产业具有天时地利的优势。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昆明以高原为画布,将“阳光”与“水流”绘制成绿色发展的壮丽图景。来自金沙江下游巨型水电站群的清洁电力,如镶嵌在区域能源版图上的璀璨明珠,持续为昆明等城市提供强大支撑;而在分布式光伏与高原风电领域,昆明亦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禄劝县撒永山光伏项目并网发电,成为云南省“十四五”首个投产的大规模集中式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数亿千瓦时,为高原注入强劲绿色能量。与此同时,昆明敏锐捕捉全球绿色能源转型的时代机遇,积极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云南杉杉新材料等行业龙头相继落地生根、投产运营,逐步搭建起从资源开发到材料生产的完整产业链闭环。昆明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宛如一幅精妙的蓝图,清晰规划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发展路径。此刻,高原的蓝天碧水正与蓬勃发展的绿色产业相互辉映,共同奏响昆明高质量发展的 “双碳”时代强音。
数字融合,高原产业拥抱智慧未来。数字经济是昆明高原特色经济换道超车的加速器。“数字云南”战略下,昆明全力推动高原特色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石林县数字农业示范园里,物联网传感器如敏锐的神经末梢,日夜感知着土壤墒情与作物律动;大数据算法化身智慧军师,运筹帷幄,让灌溉施肥更为精准科学,让每一滴水珠、每一缕养分都化作丰收的密码。智慧农业的创新实践,不仅让资源利用效率节节攀升,更赋予高原农产品卓越品质。云端之上,电商浪潮奔涌不息。“一部手机云品荟”等平台宛如神奇的桥梁,让高原特色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将娇艳欲滴的“云花”、鲜嫩水灵的“云菜”、甘甜多汁的“云果”,以最快速度运送至消费者手中。昆明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如嘹亮号角,指引着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的奋进方向。从田间地头到加工车间,从物流运输到终端销售,高原特色产品全产业链正经历着智能化蜕变。当高原的自然馈赠邂逅数字时代的磅礴力量,传统产业破茧重生,新质生产力在春城沃土上蓬勃生长,奏响高质量发展的铿锵乐章。
高原特色经济,是昆明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响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战略选择。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五个着力”方向,昆明锚定科技兴农方向,在高原沃土上培育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绘就清洁能源转型蓝图;依托数字技术引擎,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在高原热土上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密码,昆明正以高原特色经济为支点,撬动一个更具活力、更可持续、更富魅力的崭新未来!(评论员 曾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