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文类 正文
【昆明第四届融媒体网评大赛】从“植物王国”到“生物药谷”:昆明生物医药产业的突围之路
昆明信息港    08-06 16:14:14

素有“植物王国”冠冕的昆明,正奋力挣脱传统资源的依赖,以“生物药谷”新姿态破茧而出。其生物医药产值显著增长,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展现出强劲韧性。然而,从丰饶的王国到强盛的药谷,这条突围之路既铺满机遇也交织挑战。

近年来,昆明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4年产业规模逐步突破千亿大关,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增长,三七、天麻等特色中药材深加工成效显著。昆明市生物医药规模产值达357.8亿元,同比增长5.3%,占全省约60%;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6.4%,占工业增加值7.2%,制造业规上企业达89户。据预测,2025年昆明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有望达1200亿元,特色药材种植加工将持续增效,创新研发将迎新突破,昆明正基于“植物王国”禀赋向“生物药谷”稳步转型。

此次转型深植于昆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与持续深化的创新探索。云南“药材之乡”美誉全国,三七、滇重楼等道地药材闻名遐迩,植物资源丰富。科研机构密集布局及政策强力推动是挖掘资源禀赋的关键要素,如昆明高新区对生物制药企业的集群化、精准化支持,共同构成了发展生物医药的沃土。

昆明生物医药产业升级意义重大。该产业经济价值显著,为地方注入强劲动力;同时作为绿色产业典范,依托丰富的植物资源,并借助现代生物科技,将植物之宝转化为良药,其经济可持续性与环境友好性契合时代所需。对云南而言,该产业是打破初级资源依赖的关键抓手,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实现高质量发展、撬动区域经济格局升级的重要支点。因此,昆明需以产业升级为核心,依托“植物王国”优势,借助现代生物科技深挖植物价值,打造产业引擎,强化创新驱动,突破资源依赖,构建可持续、环境友好的产业生态,推动“植物王国”迈向“生物药谷”,走出特色突围之路。

然而,昆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前路并非坦途,其短板仍清晰可辨。突出表现为高端生物药品研发和产业化进程相对滞后,突破关键在于畅通成果转化环节阻滞。相关部门需大力建设专业化中试平台和孵化基地,设立风险共担成果转化基金;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企业与在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实施“定向研发、转化共享”机制,以市场需求引导科研。同时,相关部门亟需锻造专业人才,制定有竞争力的引才计划,在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完善保障,联合高校培养既了解技术又精通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并集中资源补齐关键设施短板,引导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创新药与高端医疗器械等核心领域。

从徐霞客笔下的“植物王国”到新时代的“生物药谷”,昆明正书写产业发展新篇章。这场突围不仅关乎城市转型升级,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在创新驱动下,昆明必将走出一条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让云岭大地生命之花绽放绚丽光彩。(评论员 杨馨 周琬婷)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袁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