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文类 正文
【昆明第四届融媒体网评大赛】安宁以一朵玫瑰燎原六个春城
昆明信息港    08-07 15:44:06

在昆明安宁的八街山谷,5800亩玫瑰花海正以新质生产力为画笔,勾勒出一幅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壮美画卷。从1995年4亩试验田到如今年产值超亿元的全产业链,八街玫瑰产业的蜕变不仅是一朵花的价值跃升,更是昆明“六个春城”建设的生动缩影。

破题:荒山中的“新火”初燃

上世纪90年代,安宁撤县设市,迎来政策发展新机遇,经济转型迫在眉睫。相连村在这股浪潮下,率先尝试在荒山上种下4亩玫瑰,成为县域经济转型的一抹萌芽。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互相契合,加上村民们的悉心照料,玫瑰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初尝甜头的村民们,看到了玫瑰背后潜藏的经济价值,星星之火,就此点燃。

燎原:三产融合的“创新密码” 

2004年后,八街街道借助科技之力激活“亩均效益”,成功引入节水灌溉系统,将每亩用水量从200吨降至80吨。同时,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病虫害,实现精准施肥。在科技赋能下,玫瑰亩产跃升至800公斤,精品花率从30%提升至70%。沿着时间的脚步,八街街道在2023年建成食用玫瑰育苗基地,年产优质花苗达到200万株,有效推动了产业标准化发展。

一家一户地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力。针对此难点,八街街道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宏润合作社,探索出“固定期货价+最低保护价+随行就市价”三价联动订单模式,给花农吃上了“定心丸”,保障了收益。

单一的鲜花销售,利润有限且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八街玫瑰产业向深加工和文旅领域延伸,以玫瑰为原料,开发出玫瑰馅料、鲜花饼、玫瑰精油、玫瑰露等71种衍生产品,构建起“舌尖到妆台”的全产业链。同时着力将传统村落升级为旅游打卡地,修缮月老庙、玫瑰拱门和花海露营基地,每年吸引游客达20万,带动村民增收300余万元,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风景、卖文化的华丽转身。

绽放:“六个春城”的玫瑰镜像

八街街道5800余亩的玫瑰花海成为乡村最美的底色。每年四五月花期,漫山遍野的玫瑰竞相绽放,红得似火,粉得如霞,与周边的青山绿水、古朴村落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幅田园牧歌式的画卷。村庄道路两旁、房前屋后,也都种满玫瑰,绿美村庄建设成效显著,乡村颜值大幅提升,成为昆明“绿美春城”建设的生动缩影。

2024年,草田坝村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将闲置土地改造为鲜切花基地,实现“绿美”与“富民”双赢,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995年的1594元增至2024年的3.2万元。花农种植的绣球花,通过斗南市场和永生花加工,年收益更是达8万元。玫瑰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了就业机会,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诠释着“幸福春城”的内涵。

以玫瑰为媒,八街街道还举办了“慢生活·芬芳之旅”文旅节,配套摄影大赛、玫瑰产品展销会、民俗展演等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媒体关注。以花为媒,以节会友,提升了昆明的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展现出“魅力春城”的独特风采。

从安宁八街那4亩最初的花田,到如今在昆明大地上舒展的“六个春城”画卷,30年的光阴里,一朵玫瑰的力量从未停歇,它不断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朵玫瑰,扎根过泥土的质朴,也绽放过产业的繁华,它串联起田埂上的烟火,成为了昆明大地上,永远鲜活的“春天注脚”。(评论员 李潇杰)

编辑:姚仲恒    责任编辑:昝娟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