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留守安心暖”工程的生动实践,为大家展现了一幅新时代民生保障的温暖画卷。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让“银发族”安享晚年、让“朝阳”茁壮成长,考验着一座城市的治理智慧与人文关怀。
从“幸福食堂”飘出的饭菜香,到“快跑小哥”搀扶老人的温暖背影;从非洲鼓课堂的欢声笑语,到助学资金到账时的喜悦泪水,安宁市用一个个具体的民生细节,诠释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深刻内涵。这些看似平常的服务举措,恰恰体现了城市治理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安宁的实践打破了传统帮扶工作的思维定式。不仅关注物质层面的“温饱线”,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幸福线”;不仅提供标准化的公共服务,更注重个性化的需求满足;不仅依靠政府单打独斗,更善于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让民生保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结构变迁的背景下,安宁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其创新之处在于:以系统思维构建服务网络,以精准施策满足多元需求,以数字赋能提升服务效能,以社会协同凝聚帮扶合力。这些做法为破解“一老一小”服务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安宁的实践告诉我们,城市治理的终极目标不是冷冰冰的经济指标,而是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一座城市能够用心用情守护好“一老一小”这两个最需要关爱的群体,这座城市便把握住了发展的本质要义,也诠释了现代治理的人文内涵。(评论员 潘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