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费”是当下的一个热词。媒体上几乎天天在宣传,各地开年会议也传递出促消费的鲜明信号。“促消费”真有如此重要吗?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最终需求,消费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根本动力。作为投资、消费、出口 “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增长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当下,需求不足依然是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促消费”的举措很多,但最直接的就是发放消费券,或者给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随着国家层面拉动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升级版”政策相继出台,各地纷纷加码支持以旧换新,补贴产品覆盖面扩大,补贴力度升级,操作流程更便利……这一切,都是为了助推消费者换购意愿,助力消费升级。春节前,线上线下消费持续升温,也是 “促消费”政策落实落地落细的表现。
中央明确提出,2025年将重点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全方位支持扩大商品和服务消费。自1月15日起,专项行动拉开序幕,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大到汽车、家电、家装厨卫,小到手机、平板、电动自行车等。商务部门还将着力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举办商旅文体健融合的各类活动,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扩大服务消费,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
激发消费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举措。一方面,当经济增长乏力的时候,就要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我国消费空间广阔、潜力巨大,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供给能力优势条件没有变,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会变。随着人们对教育、医疗、养老、保健、休闲、旅游等消费支出的意愿增加,促进消费、培育消费增长、持续激发内需潜能,可以创造人力资本。还可生产更多适应“美好生活需求”的公共产品,满足人们与时俱进的消费偏好,为长期的经济增长提供生产要素,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促消费、稳增长、强经济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任务,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以更大力度和更精准的措施促进消费。加快落实国家和省级层面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增强服务消费的品质和能级,结合打造六条“黄金旅游线路”,打响“旅居昆明”新品牌,以美食、康养、文化体育等为重点,不断优化和创新供给。培育新型消费,丰富消费场景,重点推广绿色消费、壮大数字消费、激发低空消费、布局机器人消费,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加快培育更多新的消费热点。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提振消费,重在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不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让市民群众享受更多实惠。底层逻辑是,拓展增加收入渠道,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降低居民生活成本,让百姓有钱消费。这样才能释放消费潜能,增强消费能力,提振消费信心。(昆明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