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城市风华录》镜头下的昆明斗南花市,日均4500万枝鲜花奔涌四方。这壮观的“鲜花瀑布”,不仅映照着“世界春城花都”的独特魅力,更折射出昆明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以花为笔,擘画绿色转型新图景的生动实践。这座城市,正将“六个春城”的发展理念,深深融入鲜花绽放的脉络之中。
绿意盎然的产业筋骨
“全国十枝花,七枝出斗南”的传奇,根植于坚实的产业基石。141.76亿枝的年交易量、115.74亿元的年交易额,连续25年全国领跑——这串数字是昆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力证明。支撑其“亚洲花都”地位的,是贯穿全链条的绿色创新动能:智慧种植精准控水肥,从源头守护生态;区块链溯源拍卖系统,以科技赋能品质与信任;高效流通体系确保鲜花“24小时全球达”。1.53万家市场主体、1.2亿元涉花税收(不含退税),彰显了“美丽产业”与“美丽生态”的共生共荣,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脉动。
生态颜值的价值转化
滇池畔“人鸥同乐”的诗意画卷,是昆明生态治理成效的最佳代言。IV类水质稳定、89%自然岸线率、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99.7%的全国最优空气质量优良率,共同构成了无可替代的生态本底。这份“高颜值”正转化为看得见的发展“高价值”。依托“四季花海”的独特禀赋,昆明大力推动“花旅”深度融合。从擦亮斗南“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招牌的法治护航,到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完善要素、丰富业态,再到精心打造四大夜间经济带、举办花都音乐节,斗南正从交易中心蝶变为充满活力的文旅地标。2025年“五一”假期斗南单日迎客近16万、带动周边消费激增超40%的数据,正是“花式宠客”成功转化为“花式流量”、惠及民生、提升城市温度与吸引力的生动注脚。
开放效能的双向奔赴
鲜花经济的繁荣,离不开高效开放的通道支撑。长水机场“鲜花绿色通道”及海关7×24小时通关机制,确保出口鲜花“随到随放、优先查检”,实现了全球市场的无缝对接。这不只是时效的保障,更是昆明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其开放胸怀与高效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便捷的流通体系,如同不眠的枢纽,链接着世界,也链接着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创新驱动的恒久芬芳
中央强调将城市视为有机生命体。昆明深谙此道,其花卉产业的活力源于持续的“向新”发力。从智慧低碳的生产模式迭代,到前沿育种技术的攻坚克难,再到“花旅”融合业态的深度拓展,创新如同源头活水,不断滋养着这条绿色产业链,确保其“花期”长久、芬芳永续。鲜花串起的不仅是当下的贸易繁荣,更是驱动城市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未来的澎湃引擎。
一朵鲜花的旅程,映照一座城市的转型。昆明以“六个春城”理念为蓝图,将生态优势、文化底蕴与产业创新巧妙融合,在花瓣上书写着实力与效能、绿美与开放、温馨与幸福的协奏曲,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充满芬芳的“昆明方案”。(评论员 莫开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