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一轮惠民生政策将加快落地。在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同时,教育、养老、社保、住房等重点领域集中发力,一大波政策红利有待释放。记者获悉,目前多部委已对民生关切领域展开密集调研和部署,酝酿一揽子更见实效的具体举措,2019年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把补民生短板和扩大投资相结合,着力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2月27日经济参考报)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发出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的动员令,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此做出了更明确、具体的部署,国家多部委密集调研部署,加快新一轮惠民政策落地,让广大国民在新的一年享受更多发展红利满怀期待。
抓重点,攻坚民生难题。就业是民生之基、经济晴雨表,就业保障是最大的民生。2018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高含金量的稳就业措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维持在5%左右的较低水平。世界经济形势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稳中有变的严峻考验,贯彻落实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扩大、充分保障就业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央提出“六个稳”把稳就业放在第一位;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部委已经展开密集调研和部署,酝酿一揽子更见实效的具体举措……抓重点、抓主要矛盾,让广大民众对2019年就业保障和民生改善满怀信心。
补短板,回应民生期盼。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列为2019年要抓好的七大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提出增加对学前教育、农村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职业教育等的投入;完善养老护理体系,努力解决大城市养老难问题;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等等,体现了精准补短板、强弱项的决策思维。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结构性问题,破解民生资源供给不均衡不充分难题,政策兜底保障功能无疑有望得到进一步强化,民有所盼政有所应、民有所求政有所为的执政理念、追求也将得以充分显现。
重落实,释放民生红利。民生政策重在落实、贵在落实、关键在落实。充实民众“钱袋子”、消除百姓“小烦恼”、织密民生“安全网”,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让中央的决策、部署早落实、落到实处。国家医保局提出力争3到5年出台建立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文件并全面推进实施,2019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将继续扩大;财政部表示将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中央调剂金制度全面落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将在2020年实现,要求各地方加快实施统一费率、基数等基础政策,为全国统筹打下基础;通过实施更大规模的降税减费,积极化解养老保险转制成本……既有宏观大方案,又有细化小目标,更有落地时间表,民生政策转化成现实红利,势必有力助推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南方网 高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