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要怎么知道汤温在70℃以上?自己带温度计吗?”“如何监管生产过程中的细节?”12月25日,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过桥米线放心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为便于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方案》内容,12月27日,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召开座谈会,就方案出台的背景及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解读。
长期以来,过桥米线经营一直作为一般餐饮许可项目进行监管,准入门槛低,经营主体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条件参差不齐。为进一步规范和提升云南省过桥米线经营管理和安全保障水平,促进过桥米线行业的健康发展,让广大消费者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省市场监管局制定了《方案》,决定在全省开展“过桥米线放心消费”专项行动。
“明年10月1日起云南将全面实施过桥米线经营分类许可”“规范温度控制,食物混合后,汤的表面温度应不低于70℃”……对于“实施分类许可”的疑问,座谈会上,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餐饮安全监管处处长皇甫晋玲说,对过桥米线经营主体实施分类许可,不是新设许可,而是按照过桥米线加工、食用的特点,依据法规的规定,将过桥米线经营主体在食品经营许可中进行分类的行为。
“实施分类监管,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现实需要,是规范提升过桥米线行业的有效举措。” 皇甫晋玲说,通过落实过桥米线经营主体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过桥米线经营实施全过程监管,全面规范和提升云南省过桥米线经营管理和安全保障水平,促进过桥米线行业的健康发展,让广大消费者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需要提醒的是,商户在办理食品经营许可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申请人只需向所在地政务办证大厅提交相关材料,并经监管部门现场核查合格后即可办理食品经营许可。在办理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资质过程中不收取任何费用。
《方案》中提到的“规范原料管理”以及“强化加工管理”的问题,规定盛汤碗具应在专用设备中加热(不低于100℃)后使用;食物混合后,汤的表面温度应不低于70℃。并针对过桥米线的食用特点,督促经营主体严格落实专室、专人、专工具、专容器、专设备的“五专”管理要求,规范盛汤碗具和汤的温度控制,向消费者明示过桥米线正确的食用方法。
对此,不少网友疑惑,顾客是不是需要自带温度计以确保汤温符合规定呢?云南省食品安全协会食品安全专家柴剑波说,对于温度的测量分为表面温度计和中心温度计两种,并由生产经营者专门人员进行测量。并通过加强完善标准体系,发挥12315投诉举报平台作用,实施信用监管等方式确保规范。“此规定重点在于需要过程控制,即制作过程要规范,不同海拔地区的气候特点不一样,所在地温度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柴剑波说。
据了解,针对过桥米线经营场所布局不合理、设施设备不完善、加工过程不规范、食用方法不当等问题,下一步,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联合相关部门、行业协会、食品安全专家等,拟制定《过桥米线经营许可审查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以保证食品安全为底线,与过桥米线行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真正达到规范、提升过桥米线经营管理和安全保障水平的目标。据悉,《细则》将力争在2019年3月底前颁布。(云南网 记者夏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