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民主革命先驱刀安仁
云南日报    01-10 08:27:43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刀安仁出生的地方,聆听这位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驱勇于创新的英雄故事。

刀安仁1872年出生,又名郗安仁,云南干崖(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土司,1891年承袭土司职。

1891年,19岁的刀安仁承袭了土司职。同年,英帝国主义入侵盈江等地。为保卫祖国领土,刀安仁征调四五百名士兵到干崖铁壁关地区安营扎寨,采用“七里蜂护窝”战术,痛击入侵英军,坚持了长达8年之久的抗英斗争,保卫了祖国的领土。

然而,清王朝的腐败,使刀安仁和各族群众浴血奋战8年的成果毁于一旦,刀安仁悲愤至极。为寻求救国富民的道路,1905年刀安仁带着傣族青年男女到印度、缅甸考察学习,学习先进文化,引进先进技术。刀安仁回国后,立即创办学校,聚集力量,培养人才,组织滇西起义。这时,革命党人秦力山来到干崖,见刀安仁胸怀宏图大略,赞扬他是难得的革命斗士,共商反清大计。并介绍刀安仁东渡日本留学,举荐给孙中山、黄兴。

刀安仁到日本东京,孙中山认为刀安仁是少数民族傣族人民的领袖,又是抗英英雄,决定吸收他加入同盟会。1906年,在孙中山、黄兴等人的支持下,刀安仁回国筹办发动武装起义的计划,先后拍卖官租筹集了7万多银元,全部捐赠给了同盟会作为革命活动经费。1910年,由刀安仁带领的傣、景颇、 阿昌、傈僳、德昂、汉等各族人民组成的滇西国民军共计9个营800多人,昼夜兼程赶到腾越,打响了云南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腾越起义”一举成功,推翻了清王朝在腾越的封建专制统治,宣告成立了“滇西军都督府”,公推刀安仁、张文光为都督,孙中山致贺电嘉奖。接着,刀安仁倾其家产,筹措大量军费,支援起义军向纵深发展。正当革命蓬勃发展之时,刀安仁遭人暗算,被捕入狱,后经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合力营救得以出狱,因身心遭到严重摧残,卧病不起。1913年,刀安仁在北京病逝,享年41岁。孙中山先生听闻噩耗十分痛惜,题写“中华精英,边塞伟男”挽联追悼,北京政府追谥他为上将军衔。

刀安仁主张男女平等,发展傣族文化,带领傣族女子走出封建领地,有力促进和推动了云南革命事业的发展。

如今,在盈江县新城乡凤凰山,浓郁苍翠的山峰脚下,一代中华精英刀安仁安葬于此。墓前,不时可以见到有人前来瞻仰、祭奠。顺着石梯往山上走,行至半山腰处,由原农业部农垦局立的石碑上写着“中国橡胶第一树”几个醒目大字。在围栏内,一棵要三四人才能合围的橡胶母树直耸云霄,枝繁叶茂。

“原来刀安仁种植的橡胶树有两棵,多年前被烧死了一棵,现在只剩下这棵了。”刀安仁的孙子刀承衍说,他今年71岁,小时候,由会讲日语的奶奶线小银照顾他,他就是听着奶奶讲述刀安仁爷爷的故事长大的,许多故事耳熟能详,一提起,便能娓娓道来。

刀承衍说:“爷爷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追寻民主、探索真理、保卫祖国的英雄事迹时时激励、引导着我们,在新的时代绽光放热。”

在盈江县新城乡刀安仁故居里,还保留着原来的大致模样,刀安仁生前的衣服、照片及各种书籍,成了那段历史的最好见证。成了当地有名的文化旅游景点。(云南日报 记者管毓树 刘祥元)

   


编辑:周然(实习)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