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姐,艾滋病感染者结婚还能生下健康宝宝吗?”“按时就医吃药,病毒在体内保持很低水平,就不会通过性传播感染,依然能够正常结婚生子。”这个被大家亲切称呼为“多多姐”的人,是云南省普洱市计划生育协会主任科员许多,每场计划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她常常被听众要求分享到两小时甚至更长。
十多年来,许多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300余场次,累计培训3万多人次。她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人们怎样预防艾滋病感染,发现感染了要如何治疗,如何学会与艾滋病感染者安全相处,让人们不再谈艾色变。在她的带动下,普洱市艾滋病感染者有了“家”,全社会防艾意识得到进一步普及。
在参与过一次国际防艾项目后,许多开始投身到艾滋病防治一线,她的工作岗位换了很多个,但都和防艾工作相关。18年来,她一直在和艾滋病感染者打交道,开展了大量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关怀救助等工作。
普洱地处边境,毒品犯罪形势严峻,为摸清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状况,有一年,在许多做了大量的工作之后,一名静脉吸毒者同意配合接受检测,并组织其他6名吸毒同伴一同前来,但要求只能在晚上由许多一个人去采集血样。亲友和同事知道后劝她还是不要去了,但她不愿错过这个时机,不顾亲友的担心和劝阻,只身前往,打开了一条通往吸毒者社区干预管理的通道。
“第一次接触心里还是很紧张的,后来慢慢地和艾滋病感染者处成了好朋友。”许多首先从关爱感染者开始,她像亲属那样尊重和保护着病人的隐私、像朋友那样向他们宣讲艾滋病知识、开导他们面对现实积极治疗和恢复生活的信心。
许多时常去走访艾滋病感染者,给他们买衣服、买礼物。在她的家里,经常有感染者来做客、吃饭。为了保护感染者的隐私,有人问起,她总是说这是自己的亲戚。有名感染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把自己最放心不下的孩子托付给了她。
为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回归到社会,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工作期间,许多率先组织建立了“艾滋病患者关怀互助小组、男男同性恋互助小组和民族民间禁毒防艾文艺宣传队”。这些民间组织至今仍然活跃着,并在防艾工作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2008年,她和同事们建立了普洱市的第一个艾滋病感染者关怀互助小组——“同心家园”,成为同伴之间相互安慰和勇敢生活的加油站,使感染者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如今“同心家园”已经覆盖全部县区,成员达上百人。
防艾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很强,需要大量的相关知识。许多毕业于普洱卫校,学医、从医的经历对她从事防艾工作帮助很大,为有效与艾滋病感染者这一特殊人群沟通,她又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并参加了职业认证考试,获得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日复一日,许多通过书籍、互联网等渠道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并积极参加系统内的培训,渐渐成长为这个行业的专家。
在逐步熟悉了防艾工作后,许多认识到,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防艾工作中,她积极争取项目、联系企业、深入学校。她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预防教育,在全社会构筑起防艾战线的钢铁长城。她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另一方面很注重演讲的技巧。每次开展讲座,她根据听众的不同,认真备课,精心地组织每一次活动、每一场讲座、每一次家访、每一次临终关怀……
当许多了解到当前在校青少年学生中艾滋病疫情不断增加,她焦急万分。她不遗余力地深入到各地中学、大中专院校去开展青春期性健康和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培训老师、家长和学生们。还应邀对普洱学院的老挝、缅甸、泰国籍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她的讲座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深受各类人群的喜爱,普洱学院的大学生听完她的讲座后由衷地佩服:“真没想到,艾滋病防治讲座还可以讲得这么精彩!一堂课听下来真是受益匪浅。”(云南日报 记者沈浩 李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