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杨阳 通讯员赵秋)沿山路而上,路旁生长着一蓬蓬开着细碎小花的野生药材。再往上走,满眼都是雪松、华山松的翠绿。树木浓密处,枝条纵横。这里是寻甸县倘甸镇竹园村,经过4年持续造林和管护,荒山坡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洲。
4年前,竹园村毁林开荒现象屡禁不止。倘甸镇林业站站长任正虎说:“2015年,我们就把竹园村毁林开荒治理列入议事日程,成立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后,和村委会、护林队签订责任书。”
保护森林是一项浩大工程,改变村民的传统观念更是一个长期过程。
从深入村组摸清情况开始,任正虎和同事一方面通过走访掌握涉及违法农户数量,面对面进行沟通教育,一方面组建了竹园村委会小片开荒专项治理工作队,抽调8名护林员为工作队员,每天对涉及地块进行巡查值守,对新开地块进行拔苗、铲膜、栽植树苗处理,对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对违法人员进行批评教育,现场发放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共90余份,签订植被恢复承诺书73份。
三分种,七分管,工作小组把植树造林和后期管护同时推进。任正虎说:“不能一次性大范围地植树,必须慢慢栽,在栽种过程中边栽边管,成活率才是关键。否则,一下子栽得太多,监管就会变得困难,也可能随时出现违法农户捣乱的现象。”4年来,倘甸镇在这片450亩的荒山上种植了77996棵树木,同时加强辖区内林地监管。
现在,竹园村的人工造林早已连绵成一片绿色的“海洋”,不但改善了气候、湿润了空气,还涵养了水土。植树造林成效初显,倘甸镇不仅要让村在林中、房屋在树中、人居在绿中,还要把这一片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