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旅游市场是一场“持久战”,不能打一阵松一阵。形成有效的、常态的旅游整治规范机制才是促进海南旅游健康发展的“灵丹妙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时下正是海南三亚的旅游旺季,但在三亚著名的海月广场上,就有不少人在散发打着“中青旅”“国旅”旗号的传单,除了普通一日游之外,还能花10元钱去200公里外的博鳌参观,100元就可以参加6天5晚的越南游。即便您看到价格太低避而远之,可售价看似正常的“游艇夜游三亚湾”则是“套路连连”,买票上船看不清夜景,加钱才能体验“完整版”。如此旅游欺诈,监管部门能管管吗?(2月24日央广网)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发传单的人都是打着“中国青年旅行社”的旗号。当有人质疑如此低价根本不够成本时,工作人员则又加上“政府补贴”的幌子,以此来打消顾客疑虑。“低价”加“政府补贴”对不少人的确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外地的老年游客更是难分真假。
但是细思之下,总有漏洞。在当前物价水平下10块钱根本买不了什么,“10块钱去博鳌参观”“20块钱逛三亚”,怎能承担得起整体团费?况且旅行社又不是慈善机构,一趟行程下来总要有所“收获”。也就不难理解接下来的各种收费套路,因“羊毛总要出在羊身上”。只是“黑导游”打着正规旅行社的旗号,再加上“政府补贴”的幌子,不仅扰乱当地的旅游市场秩序,而且对政府的名誉也是一种损害。
“黑导游”着实令人痛恨,斩断黑导游利益链,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应是当地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我们也看到,在三亚的海月广场上,到处可见发违规传单的人,而且不少人就在正规店附近发,“李鬼”与“李逵”很难分辨。记者在2天之内还收到了不下10张违规传单,电话、微信号印得清清楚楚。游客被宰,有时候还真不是贪图小便宜这么简单的问题。“黑导游”不是不死的小强,打死打不死,还要看当地政府的态度。
之前云南旅游市场也出现过一些不规范现象,但是云南相继出台一系列措施,通过严管购物店、斩断灰色利益链;严管旅行社、杜绝不合理低价游;严管导游人员、杜绝强迫消费;整顿旅游景区等措施,严打各类“黑导游”“强制购物”等现象。事实证明,只要政府有决心、有魄力,就一定能整治好旅游市场。2018年,云南预计接待国内旅游者6.64亿人次,同比增长17%;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8450亿元,同比增长22%。
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维护好旅游市场良好声誉对增加游客量、提高当地旅游收入有着重要作用。整治旅游市场是一场“持久战”,不能打一阵松一阵,也不能只靠社会舆论压力与媒体监督,形成有效的、常态的旅游整治规范机制才是促进海南旅游健康发展的“灵丹妙药”。(春城晚报 实习评论员利少峰)